青年报:自采自编自录红色音频节目火了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7-28浏览次数:267

来源:青年报 2020年7月28日 4版 都市

标题:自采自编自录红色音频节目火了

记者:刘昕璐


本报讯 实习生 王欣雨 记者 刘昕璐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这座城市从来不缺故事,不失温度。穿梭岁月洪流,重温上海红色印记。今天带你走进的是四行仓库……”打开喜马拉雅App,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元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中组织、上师大2017级文化产业管理班全体26名同学参与的“聆听上海红色文化遗产”的文化云听项目已经上架。

29个短音频中,除了1个对上海红色文化遗产的概述之外,分别对应具有代表性的28处红色文化遗产,如犹太难民纪念馆,四行仓库,鲁迅故居……涵盖了会议、战役、工作旧址及名人故居等。全体同学分组分工,从前期的文稿撰写和资料搜集,到进一步的具体内容修订和完善,再到后期的朗读、录音、修音、配乐、编撰字幕等环节都亲力亲为,力求以三分钟叙述方式,向听众们全面而生动地讲述红色文化元素背后的故事。

“红色文化必须对内容负责。”就像荆鸣昊的小组在研究远东反战大会旧址时,由于查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远东反战大会的具体时间,于是他们又花了不少功夫去深入查找更多的文献资料,不断挖掘,作进一步的考察与考证。最终,结合多方依据,他们将受到更为广泛认同的“1933年9月30日上午8时”这个来之不易的时间节点顺利加进了稿件中。

在播音方面,为了保证三分钟时长内政治性和趣味性能够相平衡,既不呆板,又保有文化核心,各个小组在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内容取舍上也同样反复修改,动足了脑筋。

从早春到初夏,对于内容、细节的一遍遍琢磨与修改;动辄几小时的课堂讨论中不断地磨合与录音,为的是保证内容的准确性、生动性。同学们甚至不满足于中文文献,转而一并研读英文资料;也有人为了得到更好的收音效果,在炎热的天气里蒙在被子里进行录音,一念就是七八遍。

所有的努力都终有回响。上月,这个名为《聆听上海红色文化遗产》节目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线,短短一天内就达到了上千的播放量。

同学们对自我的要求也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地提高,逐渐更深刻地理解与意识到这次的项目不单单是一次“任务”或者“作业”,更是为了探寻历史的厚重,亲身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用实际行动践行对于“四史”的学习,增进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0-07/28/content_10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