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建立区域化党建结对共建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04-19浏览次数:452

4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建立区域化党建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在徐汇校区2号报告厅举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书记周烨、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徐丰等相关负责人,以及马院师生代表、总社青年代表和相关学院组织员、党员代表等近百人参加。

签约仪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就学习交流、实践体验、研究拓展和宣传辐射等合作项目签订了框架协议。“追寻红色记忆讲好建党故事”红色故事大赛是此次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今年以来,双方青年围绕“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建党精神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联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开展了“红色记忆追寻,讲好建党故事”红色故事大赛。比赛之前,双方青年通过实地走访红色场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追寻着红色记忆,在“上师马院在线”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有声语言传播故事的“故事宝盒”专栏。

比赛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青年编辑用青年的声音、用青年的感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艰难历程的生动故事、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独立顽强奋斗的生动故事和共产党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故事。在那些故事里,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故事,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的故事,《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事,上海工人运动领袖刘华的故事,五卅运动烈士顾正红的故事和《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的故事等。

马克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90后党员杨坤以《抗战老兵丛远宽》为题,讲述了今年90岁高龄、上海师大离休干部丛远宽在抗战时间亲身经历的故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张家旗在年初有幸现场聆听了“小女儿”(王佩民女士)回忆父亲的访谈后,讲述了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常务理事、共产党员王孝和烈士的故事。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青年孙成等人则讲述了邹韬奋“以笔为剑”的战斗故事。尤其让人感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张雨浓和他的爸爸以《新闻老战士们》为题,讲述了太外公、《解放日报》创办者之一、共产党员魏克明,和一群用纸记录上海解放前夕战况,并坚持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快速写稿发稿的新闻战士故事。张雨浓说,我经常听爸爸讲太外公的故事。这种感觉很奇妙,我和太外公从未谋面。因为这次讲故事比赛,我和太外公联系在了一起。我想,我会追随着他的足迹,用文心和仁爱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比赛后,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主任高祥荣老师分别对学生讲故事的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认为,用有声语言讲述建党故事是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表现方式。对深入挖掘、大力宣传上海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光明的摇篮”和中国共产党的“产床”的历史必然性,是一种非常好的声音传播形式创新。

现场聆听故事的青年学生纷纷表示,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建党故事,让我们在重温党的光辉岁月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传承信仰、接力青春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文天天同学说,从每天等候聆听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故事宝盒”,到聆听身边同学和报社青年现场讲故事。我脑海中关于革命年代英雄模范的记忆愈发鲜活,榜样的力量震撼人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这些故事里叩问初心,牢记初心。

下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立足我们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党建共建活动平台,以青年更加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党的摇篮:重温红色经典”、“红色记忆:寻访历史足迹”等朋辈理论分享教育,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深入人心。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