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师大教授萧萍把公益实践当作幸福人生 “非吼叫妈妈”传播美丽家教理念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04-22浏览次数:217

来源:新民晚报 2018年4月22日 4版 上海新闻 版面头条

标题:上师大教授萧萍把公益实践当作幸福人生 “非吼叫妈妈”传播美丽家教理念

记者:王蔚


■ 萧萍老师为盲童作诗歌讲座 上师大供图

  她是学生心中优雅大气和爱心满满的“萧麻麻”,又是自传体小说《沐阳上学记》中集爱意与智慧与一体的“沐阳妈妈”。她更是引发社会关注的“非吼叫妈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萧萍。

  “公益实践就是一种幸福生活。”萧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身体力行的。

  苦乐群主“萧麻麻”

  从2010年开始,萧萍教授出任上师大儿童艺术创意与研究中心负责人,带领学生团队为沪上爱心学校设立公益儿童戏剧课堂,最近两年间,团队的课程实践时长达1341课时,受益面多达1.5万余人次,并在陕西、江西、江苏、四川、安徽五省开设了儿童戏剧体验课程,特别受当地师生的欢迎。2015年,萧教授自建团队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以《从绘本到戏剧——儿童教育新模式初探》获得全国比赛二等奖。

  学生眼中的“萧麻麻”,是一名乐于奉献的党员教师,她会为生病的学生凌晨起来熬粥,为毕业生求职打爆手机、磨破嘴皮。为了儿童戏剧体验项目的顺利实施,从版权到策划、从改编到剧务,她都自掏腰包投入儿童多媒体音乐剧项目,还把丈夫拖到项目中来,承担了公益服务和项目制作人的繁杂工作。

  “萧老师喊你来交论文”,这是一个研究生微信群的名称,其中集聚了历届萧老师的研究生们。然而,建群后,一下子就让群主“萧麻麻”陷入另一种忙碌,有时半夜了,还被大家拽着讨论学术或业务。

  “最美家庭”育儿经

  2009年,萧萍的儿子沐阳上小学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眼中每天成长的世界和无数的困惑。她用文学的笔触和独特的育儿理念,纪录了儿子7年的成长历程,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和引导,鼓励孩子诚挚地面对生活。《沐阳上学记》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16年大众最喜爱的50本图书等奖项。2017年,萧萍家庭以“书香之家、教育之家和公益之家”的动人故事,获得了“海上最美家庭”的称号。

  上海育鹰学校的同学们,按照沐阳的形象制作了陶艺小人。仔细看,每个小陶人又都好像有同学们自己的影子。浙江永康城西小学二(2)班的小朋友们,最喜爱的诗歌是《我们是二二班的李沐阳》,不管是“李沐阳、王沐阳、欧阳沐阳,反正我们是二二班的李沐阳”。朗朗上口的诗句,得益于萧老师对孩子心理的把握和传神的捕捉能力。著名出版人、韬奋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聂震宁评价说,在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世俗的成功放在首位,而把育人退到其次时,萧萍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儿童教育审美观,不妨称其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读本。

  呼唤妈妈“非吼叫”

  在公益活动中,萧萍赢得了“非吼叫妈妈”的称呼。这源于她牵头发起的一个旨在传播正确家庭教育理念的“非吼叫妈妈联盟”公益组织。萧萍提出了“妈妈非吼叫,爸爸回餐桌”家庭成长计划,呼唤父母要珍惜每一天和孩子相处的共同时光。“非吼叫妈妈”俱乐部所开展的亲子教育公益活动,每每都会引起轰动。萧老师认为,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需要更多有学识、有公益心的人去创造,更需要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传播。她通过公益讲座,吸引了大批和她有同样教育观的专家、教授一起来推广和传播“非吼叫妈妈”的亲子理念。现在,她还正在积极筹备在线家庭成长课程,让更多的家庭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得科学的育儿指导。

  最近几年里,热心公益的萧萍,以个人名义购买了1200多册价值2万多元的图书和儿童剧道具,分别无偿赠予上海暑期爱心学校、四川苍旺县五权希望小学、上海慈善基金会玺安关爱服务中心、湖北沙市三中等单位。为了投入儿童多媒体音乐剧项目,她把自己的获奖原创作品《蚂蚁恰恰》无偿投入版权进行改编,让同学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培养了一批儿童戏剧表演、导演、编剧和制作方面的紧缺人才,也为高校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之路。  


链接地址:http://xmwb.xinmin.cn/html/2018-04/22/content_4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