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历史不容否认!走进“大一沙龙”旧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8-15浏览次数:109

来源:新华社 2023年8月15日

标题:历史不容否认!走进“大一沙龙”旧址

记者:潘旭 狄春

 

        新华社上海815日电(记者 潘旭 狄春)8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的五幢二层楼的砖木结构老房静静地讲述着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它们是日军在海外首个慰安所大一沙龙旧址。

 

        13日,新华社记者来到旧址,这里的居民已基本搬迁,门口挂着此处为旧改地块的标识牌。即便如此,依稀可见的日式风格装饰仍是历史的证明:东宝兴路125弄门内的花园和门楣是日式风格,进门处的彩色地砖和二楼的部分铁窗经专家研究系从大一沙龙时期保留至今。

 

        一位在此居住的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此成长,记忆中原先这里日式风格的元素更多,二楼一户居民使用的门都是日式的移门。

 

2007年拍摄的大一沙龙内一户居民使用的日式移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供图)

 

        当天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组织了20名师生在大一沙龙旧址、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旧址等地进行城市历史建筑漫步活动,研究中心研究员姚霏进行讲解。

 

        “‘大一沙龙’被认为是日军在海外的第一个慰安所,‘慰安妇’规模一度达到6080人,也是世界范围内规模较大的一处慰安所。姚霏说。

 

        “大一沙龙”旧址是东宝兴路125弄三幢房屋和东宝兴路123弄两幢房屋。经考证,大一沙龙19321月被日军批准成为慰安所,慰安妇来自中国、朝鲜以及日本。

 

        姚霏说,为了方便经营,日本人在房屋的二楼用过道将它们连接,构成了一个建筑群。“这里原先是个舞池,边上原本是个日式花园,还有喷水池。”姚霏所指处如今是东宝兴路123弄进门处的一片水泥空地。

 

东宝兴路123弄进门的院子原本是大一沙龙的舞池。新华社记者狄春摄

 

        据悉,当地将在旧址建造陈列馆,展示这段日本军国主义违反人道主义且制度化了的国家犯罪行为。

 

        过去三十年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在主任苏智良的带领下,多次走访“大一沙龙”旧址,发现并拍摄了包括日式的移门、木雕以及印有“大一”字样的门板等物件,如今有的被放置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内。

 

        “2000年前后,居住在这的几位老人还跟我们讲述替大一沙龙装修、送木桶的经历,并见证了中国妇女被逼为受害者,这些口述也都是铁证。苏智良说,就连日本1937年印制的上海街区图上都标明了大一慰安所的位置。

 

上海师范大学内的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展示受害者群像。新华社记者狄春摄

 

        苏智良说,根据30年的研究,能确认的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慰安所多达2000多个,仅在上海就考证出172处。据估算,受害的中国妇女多达20万人。如今,经研究中心走访确认的中国大陆在世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13位。

 

        江苏省运河中学历史教师丁闪闪特意延长了在上海的逗留时间,参加研究中心组织的漫步活动。“以前就听闻过‘大一沙龙’,一直没来过,这次亲眼目睹了,为的就是铭记历史,也有益于今后的历史教学。”(参与采写:实习生邹颖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