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 周书俊:切忌把“个别”夸大为事实乃至规律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9-23浏览次数:562

在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过程中,往往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但也要注意的是,单个孤立的历史事件并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事实,更不能科学反映历史规律。单纯强调个别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往往会导致事件的片面化、碎片化,从而脱离客观实际而不再是“客观事实”,因而也就不能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既尊重每一个历史事件,又要从历史事件中找出决定历史发展进程并带有规律性的历史事实。要对个别的历史事件采取具体的、历史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使历史事实、历史规律、历史发展的进程客观地、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要反对那种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历史局限性的各种唯心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切忌把个别历史事件夸大为历史事实,乃至上升为历史规律。

历史是时间的持续性,离不开历史条件、历史背景。任何历史事件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局限性。人们看待历史事件同样也具有历史局限性,也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事件是历史长河中的点、线、面,依靠时间将其变成持续性。因而,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能够保留下来的历史事件又势必会越来越清晰。这就是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

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历史事件构成的,但历史过程并不是历史事件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历史事件的堆积。人们对历史事件是加以选择的,总是将那些重大的、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记录下来,以史明鉴,启迪后人,以免重蹈覆辙。因此,历史事件本身与历史记载的历史事件也并不完全一致。

凡是那种强调绝对无误地、全部地记录历史事件的观点,本身就不具有客观性。因为历史事件不可能绝对无误地、全部地乃至客观地记录下来的,而会受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本身所处条件的制约以及人的历史局限性制约。在阶级社会中,还会受到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制约以及记载者本人的主观认识局限。

但是,这并不妨碍历史事件的“客观性”。我们既不能因为历史事件具有主观选择性就否定它的客观性,也不能因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而否定它的主观性。当然,篡改历史的也有。如何区分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篡改后的历史,既需要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也需要具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只有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从而到真正的历史事件本身中去寻找答案。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总结,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高于单个的历史事件。举个例子,日本军国主义侵犯中国这个历史事实是基于许多历史事件的定性,其中个别的所谓历史事件并不能推翻这个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进程的总体把握。在了解历史时,不能停留在某一个单纯的、孤立的历史事件上;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看其对历史事实、历史进程起着怎样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但是,历史规律性并不否认历史进程的曲折性,也不否认历史进程在特殊情况的后退。同时,历史必然性也不否认历史偶然性。恰恰相反,历史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历史偶然性展现出来的。

还要看到的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会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有时甚至会有性质相反的历史作用。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所属阶级的制约;历史人物的沉浮,也往往同他所属阶级的兴衰息息相关。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代表人物的局限性。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展开的分析,堪称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马克思强调,在阶级社会里,如果抛弃了阶级分析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会陷入“那些所谓客观历史编纂学家所犯的错误”。

无产阶级领袖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也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一重要论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对于分析和评价包括无产阶级领袖在内的历史人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既有交叉,又各自成史。其中,用“史”说话,用“史”观今,至关重要。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正确领会和把握“四史”,才能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链接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