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学习新思想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06-25浏览次数:229


6月22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上海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上海师范大学专场在徐汇校区音乐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锡喜,教育学院辅导员、2016年上海市五四奖章获得者金黎琼分别进行授课。此次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秦莉萍主持,校党委副书记裴小倩、副校长张峥嵘、蒋明军、陈恒,教师党支部书记、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共500多人参加现场听讲,学校师生通过视频直播方式收看。

滕建勇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具体部署和任务要求,以“坚持立德树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题进行首场授课。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和高校人才培养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他强调,学校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培养理想信念的坚定者、真才实学的奋斗者、知行师德师风的践行者,积极引导教师做一名有情怀、有温度的人民教师。他强调,学校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陈锡喜以“马克思的伟大人格”为题,从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的情感品格,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汲取的智识品格,对资产阶级理性精神的超越的精神品格等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对于人类文明薪火传承和资本主义文明超越的历史贡献,激励大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金黎琼以“逐梦新时代 勇担新使命”为题,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北大讲话精神,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从青年一代要有理想,不忘初心跟党走、青年一代要有本领,知行合一求学问,以及青年一代要有担当,青春逐梦新时代等三个层面做了分享,充满真情实感,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的责任担当。

近两个半小时的这堂特殊思政课,内容丰富、系统透彻,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现场氛围浓厚,师生反响热烈。

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芸表示,滕书记的报告立足于学校六十多年来的办学历程和师道永恒精神,旁征博引,列举了语言学泰斗张斌教授、“80”后援藏干部傅欣等许多我们身边的鲜活生动的事例,让人深受感触。尤其列举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作为当时参与者的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努力做学生成长道路上指导者和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治华表示,陈锡喜教授的讲课从情感品格、智识品格和精神品格三个方面立体化呈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自己深受启发。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了解马克思的人格形象,有助于更加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不忘初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在青年学子心目中的人格形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一位教师的言传身教。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向大学生展示一个不仅可敬、而且可亲的人格形象,以马克思的人格力量拉近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距离。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陈亮表示,陈锡喜教授以问题缘起作为报告的逻辑起点,提醒我们缅怀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时须避免以“娱”解马、以“西”解马、以“斯”解马三种错误倾向。从情感品格、智识品格、精神品格等方面追溯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力量。号召我们在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历史和世界的宽阔视野、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实践精神。通过此次学习,使我一方面对马克思本人有了一个更为丰满全面的认识,即一个思想家的魅力不仅在于理论的深度,还在于其人格魅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融入理论建构中,使得理论变得有温度、有情怀。

教育学院辅导员严雅琴表示,作为一名辅导员,听了滕书记报告后,深切感受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自己曾阅读记录学校优秀教师事迹的《为人为学为师》一书,为历代师大人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断耕耘、铸师道魂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我们要将师道永恒的精神自觉融入学习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引领青年学子坚定理想、增长才干、锻造品格。

哲学与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鑫说,听了滕书记的报告,我感到十分振奋。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时常在想,我们身处在伟大的时代,拥有着这一代年轻人特有的际遇和机缘,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要肩负社会的重任。作为师大的一名学子,我要不断锻造自己,积极投身推动学校发展的浪潮当中,走好自己的每一小步,才能向前迈出一大步。

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董丹说,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作为立志成为未来教师的新时代学生,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自己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深刻理解未来世界变化,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为成为一名新时代教师不断锤炼自身本领。

信息与机电学院本科生卢淑怡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滕书记在讲课中提到了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和80后青年干部傅欣援藏的事例,他们通过对“生”与“死”的选择,对“小家”和“大家”的选择,在教育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承师道永恒精神,为建设更美好的师大校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学院本科生薛紫婧说,在金黎琼老师的讲课中,引用了很多我们熟悉的先辈的例子,她用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青年,应该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做“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的当代先锋,树立并发扬中国青年的形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青年所要担负的时代责任。20世纪的青年承担着“救亡图存,振兴国家”的重任,21世纪的青年同样承担着国家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的实现者是谁呢?是人民,是每个人,需要每个青年人用理想不断累积搭筑起来。

教育学院世承班学生季佳慧说,青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青年的成才与成长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亡,国家民族大任始终要交到青年一代的手里。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对于金黎琼老师给出的三个关键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感同身受,也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青年一代要好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各种知识本领等等,用理想和真知武装自己,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到思而后行、行必承担。

人文与传播学院本科生郑林玉说,滕书记的讲课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总书记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同时也了解了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的成绩。爱心学校、校园版歌剧《党的女儿》、“三支一扶”等学校传统项目感动了台下每一个人,这都是一代代师大人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搭建和积累起来的响当当的教书育人品牌。其中,张斌教授的事迹尤为让我感动。他以93岁的高龄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堂上的照片让我内心无比震撼,60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更要在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成为理想信念的坚定者、真才实学的奋斗者、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宣传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