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响”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12-08浏览次数:605

12月5日晚,依托2020年文教结合项目,作为“大中小学音乐、舞蹈美育教育优秀成果协同展示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经典回响”——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在我校音乐厅隆重上演,并顺利完成录播。

音乐会以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拉开序幕,该曲完美呈现出歌剧的核心主题思想,表达了正义力量战胜邪恶之后,人民欢庆胜利的宏伟场面。在指挥家冀瑞铠老师的执棒下,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管弦乐团奏出轻快且华丽的旋律,将这一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刻画的栩栩如生。紧随其后的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洋溢着生命的热情与崩腾,音乐旋律线条充满生机,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氛围,描绘出人们欢度狂欢节的生动景象。

当晚音乐会中的两首中国交响乐作品格外亮眼,红色经典主旋律激荡在我校音乐厅,留下绵长回味。交响曲《我的祖国》(刘炽作曲)以赞美故乡为主题,讴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该曲旋律线条悠扬醇厚,交响乐团出色的演绎令听众产生情景交融之感,充分唤起中华儿女对国家的挚爱与深情。气势磅礴的《红旗颂》(吕其明作曲)前奏部分由辉煌高昂的小号奏响出自《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动机,用音符描绘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激动神圣时刻。随后的“红旗音乐主题”时而抒情婉转、时而斗志昂扬,展现出颂歌式的宽广宏伟与庄严崇高的精神风貌。

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创造性的将长笛与竖琴同时作为协奏曲主奏声部,以承担音乐主题的表达任务。长笛和竖琴以“对话”形式呈现,极大提升了协奏曲的戏剧性与抒情性,加之长笛演奏家、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王琪副教授与竖琴演奏家、全国十大竖琴演奏家之一的权宁玫老师华美且细腻的演奏技巧,将作曲家奇妙乐思表达的淋漓尽致,宛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在指挥家石霄鹏老师与我校团队指导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孙萍,第一小提琴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青年教师;张婕,第二小提琴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青年教师;钱凉,中提琴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副教授;侯茹青,大提琴指导教师、低音提琴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青年教师;丁一,木管声部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青年教师;孙宇,铜管声部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青年教师;荣辰初,打击乐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外聘教师)青年交响乐团精准传达出莫扎特音乐所独有的高贵气质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型风格。

随后上演的曲目为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一乐章,整个乐章充斥着悲剧性色彩,较前曲音乐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阴郁不详的气氛笼罩着全曲,极具戏剧性张力。今年适逢贝多芬诞辰二百五十周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为其所创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末乐章是一首宣告胜利的终曲,亦是整部交响曲的核心所在,象征着人们依靠顽强的意志力与命运进行斗争以及战胜命运之后的喜悦与自豪,同时也寓意着面对困难挫折时永不言弃的高尚精神情怀。我校青年交响乐团在演奏这些经典作品时音乐表情丰富细腻且兼具平衡有度之感,体现出乐团对不同时期作品的广泛涉猎以及对音乐风格诠释精准的把控。

交响曲的完美诠释离需要演奏者们具备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细腻的情感表达、娴熟的技巧等综合素养。当晚,交响乐团的同学们表现优异,用饱满的激情与真挚情感奏响一首首中外经典音乐佳作。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

  

  

乐队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

上海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近300场交响音乐会,并同中央、上海等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影视中心进行过成功的合作。乐团曾在全国八省20余城市演出,出版发行了《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作品专辑》等多种音像制品,参加历年“上海之春”演出、国庆70周年央视节目录制、上师大校庆演出等等,均受到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乐团现常任指挥为著名青年指挥家石霄鹏。乐团成员均受到专业音乐培养,在训练方式、曲目范围、演奏风格等方面,正日臻成熟。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管弦乐团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管弦乐团成立于1999年,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自2003年起,乐团连续18年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成为浦东学生艺术教育一个重要的活动品牌。

团队现有正式团员102人,乐团声部齐全,人员均衡。先后荣获多项市级比赛一等奖及“上海市非职业优秀乐团”、“上海市百支优秀市民乐队”和“上海市学生管弦乐团联盟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