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校友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2-26浏览次数:1564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原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市教卫工作党委统战处处长、校友傅欣,原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市共康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校友李劲出席大会,并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傅欣:一个“上海阿爸”的教育援藏故事

傅欣,1980年8月出生,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师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曾获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日喀则市优秀援藏教师、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2019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19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16年8月,上海组织实施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时任上海师大附中副校长的傅欣带领40位上海教师奔赴日喀则市,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傅欣担任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

日喀则市海拔3800多米。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是12年一贯制,3个学段的学生同处一所校园,这样的模式很少见。傅欣和同事们还面临着高原缺氧、上海教材与全国教材不同、当地教师员工角色顾虑、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淡薄等种种挑战。没有教材,傅欣主动组织编写;偏远乡村师资不足,他搭建起一个又一个远程教学点;缺乏管理经验,他以身示范,带教出许多年轻教育管理干部。

傅欣坚定地认为,教育扶贫,不是一两个教师顶岗上课,而是要以点带面,用一个个示范基地,带动一个区域的全面提高。傅欣带领着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基层调研考察,到海拔4700米的仲巴县,到中印边境的亚东县,到珠峰脚下的定日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决心用爱心和智慧,点亮西藏这片土地上教育的未来。傅欣还想方设法开设了人文、科学、信息等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着力推进素养养成教育。慢慢地,越来越多本地教师接受了傅欣传授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打开新局面。女子足球队、纸艺社、诗社等各种社团活动,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几年来,傅欣和他的团队创新上海教育援藏模式,深化个性化校本课程建设。他们编写了40多种适应性的校本教材、自己制作适合本地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完成20多个教学改革课题,制定“援藏沙龙”等在自治区有影响的10多项制度。同时建立关键岗位“一岗双任”制度,调动当地教师积极性,做好传帮带,带教一批又一批的受援学校教育管理干部,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团队。

  

李劲:援疆又援藏,书写上海教育人的担当

1995年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师范专业毕业,身为中学高级教师的李劲,虽然是个“70”后,但作上海教育系统选派的援边干部人才,已两次赴西北、西南开展教育脱贫攻坚任务,为当地民族教育迈上新台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5年7月至2008年,李劲作为上海市第五批援疆干部,担任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任职期间,他创办了当地第一份汉文版教育类综合期刊——《阿克苏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填补了地区空白。他撰写调研报告,提供教案范例,为当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出谋划策,开展问题导向的课题研究,并担任三个课题组的指导工作。在援疆期间,他还结对资助地区二中一名高中学生,每年拿出了1000元人民币,总计3000元帮助该学生完成高中学业。

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李劲又接受组织安排,作为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在西藏期间,他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狠抓学校教学质量,使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还被授予西藏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通过了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验收。同时,在他的精心办学下,学校中考一直保持着全自治区第一的水平,高考上线率也是全自治区第一。

援藏期间,李劲还结对了日喀则市福利院的2名孤儿,每个月定期带他们外出活动,购买生活必需品,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情况。

2016年6月,李劲结束援藏工作,回到上海市共康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2018年3月起,李劲又兼任共康中学校长。共康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地西藏班(校)之一,学校藏族班学生70%以上来自西藏农牧区。为贴心关爱藏族学子,他一年“四个学期”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亲切陪伴着藏族学子。  

近年来,上海援藏教育团队中,有近一半是上海师大校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着上海师大对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彰显了脱贫攻坚中的上海师大力量。

  

(供稿、图片: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