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 陈昌来:龙年说“龙”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2-12浏览次数:10

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句“龙行龘(dá)龘,欣欣家国”时,蓦然想起《玉篇》“龘,音沓,龙行龘龘”,群龙腾飞的情景。龙年之“龙”位居十二生肖之五,在十二地支配属“辰”,用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相配纪年,龙年有甲辰年、丙辰年、戊辰年、庚辰年、壬辰年,今年当属甲辰年。按照属相,今年出生的孩子当属“龙”。而说到“龙”,中国人包括遍及全世界的华人对“龙”怀有来自血脉的深情和源源不断的敬意。

“龙”字历史悠久,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文、隶书中均有“龙”字。如: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龙”字记录的对象是什么呢?从甲骨文、金文看,“龙”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龙”字似大口长身的一种神奇动物,到了小篆,字形发生变化,故《说文解字》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说文解字》对“龙”的说解值得思考,“鳞虫之长”是说龙的类属,“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是说龙善变的外形,“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是说龙可因时而变,登天入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是解释龙的字形和字音,“凡龙之属皆从龙”是说“龙(龍)”可以作为偏旁用来构字,如“笼、拢、陇、珑、聋、泷、垄、砻、咙、栊、眬、昽、垅、龓、靇、龒、巃、巄、蠪、襱”等。可见“龙(龍)”的构字能力较强。从字义说解看,许慎大约也是根据传说和想象释义的,想象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长似蛇,有鳞爪,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飞天潜水,能兴雨布云。《尔雅翼》记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感觉“龙”像不同动物的大“拼盘”。《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图片(同虬)龙,无角曰图片(同螭)龙。”龙还有黄龙、青龙、白龙、黑龙、红龙之分。《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描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后世辞书如《辞源》云“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云“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可见,“龙”实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作为古老的汉字“龙(龍)”记录的就是这样一种想象中的神奇动物。

汉字“龙”记录的也是汉语中的一个词“龙”,字义也是词义。龙有诸般变化,能兴云作雨,属于神兽、灵兽。《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给人无所不能的感觉,故后世给“龙”附加了许多意义。这样,作为词的“龙”就成了多义词。神话传说中有龙王,龙王住在海里,司掌行云布雨,如《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敖广一类。龙王一说,现在看来应是古代龙神崇拜、海神信仰的产物。龙在古代又作为帝王的象征,《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彩),此天子气也。”故有“真龙天子”之说,也由此指代与帝王有关的一些事物,如龙子、龙孙、龙女、龙颜、龙庭、龙殿、龙案、龙床、龙榻、龙椅、龙袍、龙舆、龙脉、龙恩、龙兴之地等。

龙还可以用来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龙、人中龙凤、藏龙卧虎、望子成龙、龙虎、龙驹等,诸葛亮便被称作“卧龙”。还可指长形像龙的事物,如:火龙、车水马龙、龙骨等。生物学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可以指骏马,唐王勃《感兴奉送王少府序》:“鸟众多而无辨凤,马群杂而不分龙。”还可以指有龙形花纹或形状像龙的东西,如苏轼《新茶送签判程朝奉》:“火前试焙分新胯,雪里头纲辍赐龙。”再有:龙旗、龙幡、龙灯、龙套、龙漏、龙镜、青龙刀等。

作为词的“龙”不仅是意义丰富多彩的多义词,还可以作为构词语素组成别的词语,除了上文已经举出的例词外,在现代汉语里还有龙头、龙宫、龙凤胎、龙虎榜、龙门、龙门阵、合龙、接龙、长龙等。江湖名、地名、动物名、植物名、事物名也喜欢带“龙”字,如:黑龙江、黄龙河、白龙江、龙湖、龙泉、龙潭、黑龙潭、龙山、龙井、龙虎山、龙游、龙岩、龙海、龙川、龙江剧、龙胆、龙胆紫、龙脑、龙涎香、龙须面、龙眼、龙香、龙鱼、金龙鱼、龙爪槐、龙须草、龙血树、龙虎斗等。姓名中也不乏“龙”字,龙是古老的姓氏,龙子、龙苴、龙贾皆是春秋战国时的名人,后世也不乏龙姓名人。以“龙”为名的人更多,如近人贺龙、李小龙、成龙等。以“龙”作为构成要素的成语,也是汉语成语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龙飞凤舞、凤舞龙翔、龙凤高翔、笔走龙蛇、画龙点睛、降龙伏虎、龙马精神、龙盘虎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生龙活虎、来龙去脉、龙跃云津、云龙鱼水等,这些成语是褒义或中性的,“龙”常与“虎、凤”等搭配。带“龙”字的成语也有表达贬义的,如老态龙钟、鱼龙混杂、群龙无首、叶公好龙、攀龙附凤、龙屈蛇伸等。跟龙有关的歇后语、谚语、俗语也很多,如: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蛟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叶公好龙——怕是真的。可见,“龙”是汉语词汇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对于“龙”的厚爱可不能简单地从字词句上来看。自古以来,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我们的先人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周天黄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每七宿为一组。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因而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样龙成了农耕社会重要的“图腾”。实际上,关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古今说解很多,这里不再考证。仅举近人闻一多《中国神话十五讲》为证,闻一多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传说,如《史记·天官书》有“轩辕,黄龙体”一说,黄帝是黄龙的化身,故而我等后人也就成为了龙的传人。

古往今来,“龙”存在于龟甲兽骨、青铜石刻、简帛尺牍、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戏曲小说、神话传说、影视动漫之中,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和心灵之中。龙的传说、龙的文化、龙的精神、龙的品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元素,“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

龙年到来,让我们祝愿伟大祖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龙腾虎跃、龙跃云津,祝愿龙的传人个个生龙活虎、龙精虎猛,龙年出生的孩子都龙马精神,成为人中龙凤。

龙行龘龘、前程朤(lǎnɡ,同“朗”)朤,龙年大吉!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4sGwzkfVL2zMYo7cP3qg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