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上海师大 重拾传统“女儿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4-07浏览次数:2470


    文汇报4月7日,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海师大 重拾传统“女儿节”》为题,报道了我校“女儿节”——“倡导女性创业,重拾传统记忆,糅合现代元素,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打造上海新女性结合了起来”的深远意义。全文如下:

    (作者:何连弟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传诵已久,可如今知道农历三月三是传统“女儿节”的人却不多了。为了唤回传统记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昨天宣布,将把五周年院庆和4月11日的“三月三女儿节”融合在一起举行系列庆典活动,并将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学院的常规性纪念日。

        “童话”唤起了发掘行动

    上海师大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翁敏华教授介绍说,三月初三“上巳节”自西周以来就是女性色彩浓重的节日,后来由于宋明理学的压制掩盖渐渐消沉不彰,但在日本、韩国每年这一天仍然举行种种节日活动。多年前她在上海日本人学校当汉语老师,有一次跟日本孩子谈起中日共同的传统节日,说惟有三月三现在中国人已不过了。小朋友中倒也有唏嘘声传出,有个孩子说:“那让我们把三月三还给中国吧!”日本孩子的天真“童话”,唤起了她重拾“女儿节”的念头。

    而重拾“三月三”的直接原因,则是去年那场“保卫端午”行动。当时韩国要将“端午祭”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消息让国人震惊,大家意识到,发掘、复原和保护中国的众多传统古文化,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三月初三“女儿节”更是如此,日本以“女祭”为名每年都要纪念庆贺,而且早已作为他们国家的“无形文化财”加以保护。如果我们依然等闲视之,那么日本的申报也只是迟早的事。

        “女儿节”不只是保护古董

    翁敏华认为,保护和研究“女儿节”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应该义不容辞。大学应当把抢救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在培养一代英才的同时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大学就应当是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翁敏华说,女子学院保护“女儿节”这样的传统不只是保护古董,而是因为传统提供了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和平台。女子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女性文化推广与研究的氛围和条件。此次学院将以“女儿节”为抓手,设立“女儿社”,创立“女儿学”,倡导女性创业,重拾传统记忆,糅合现代元素,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打造上海新女性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