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演完200多场破了也不换,首席舞者朱洁静把《永不消逝的电波》信物供在家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4-27浏览次数:333

来源:上观新闻 2021年4月27日

标题:演完200多场破了也不换,首席舞者朱洁静把《永不消逝的电波》信物供在家里


就是上海街头梧桐的落叶声音,就是十二年一轮回的时间声音,等待丈夫归家的兰芬发现耳畔又多了一丝白发

从《晨光曲》到《朱鹮》,最近连续两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作为领舞表演舞蹈,惊艳全场。85后的上海歌舞团首席朱洁静,和主创团队一起,27日走进高校、再登舞台。

坐上一张板凳,手持一把蒲扇,面对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满场师生,这位首席舞者尽管一身黑色连衣裙便装上台,却依然借助这两样标志性的道具,将网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经典场景即兴演绎,边舞边讲,入木三分。

对于主持人准备的扇子,朱洁静报以甜美的笑容。原来,这与她拿惯了不舍得换的那把老上海蒲扇相比,真的太过崭新……

【刚才跳的,动作不对】

在国人记忆里,最著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当属孙道临、袁霞主演的以李白烈士事迹为原型的电影,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敌占区,坚守秘密电台,为情报事业而牺牲的故事。

在接手同名的上海原创舞剧之前,朱洁静向师生们坦言,自己觉得李侠之妻、女主角兰芬“不够漂亮”,不戴耳环项链,也没有紧身旗袍,只是每天面对一个丈夫,基本上是“买汰烧”的主妇,“这有什么好跳的?”

然而,当朱洁静慢慢走进这段真实的历史、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她发现原来女主从“遥远”变得“贴近”,从过去只在手机屏幕上刷到的红色形象,变成带着梦想和执念、平凡而伟大的女人。在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刻,“她就是那个解放前千家万户中妻子和母亲的缩影。”

“说实话,你们刚才跳的,动作不太对。”事实上,在“庆建党百年 解红色密码 传英烈精神——‘成长有约’分享会”上,面对《电波》男女主演,上海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2021届毕业班学生也献上舞剧中经典片段——《渔光曲》,以一段优美的女子集体舞,带入上海弄堂里的一个清晨。但在朱洁静眼中,大学生的舞蹈还不够“生活”。

于是,这位舞蹈家现身说法,迈开舞步——“你们看,女主干了一天的活,根本直不起腰,这步子的重心必然在脚后跟上”;“拿蒲扇遮太阳,也不是高高擎在顶上,应该是与眉齐平”;“还有烧煤球炉,可不能像轻吹蜡烛那样吹火……”朱洁静叹道,跳出真实是最难的,而自己要跳的就是生活,并且最好高于生活。

“您如何把一个个真实人物转变成一个个艺术形象?”同样,面对上海师大影视传媒学院学生李辰朝的提问,主演李侠的青年舞蹈家王佳俊也答道:“我想在打动观众之前,这些英雄早已打动了我们。通过汗水泪水,我们一点一点地让英雄们变得有血有肉。”

【用胶带补,用针线缝】

其实,朱洁静对手里的这把煽火又遮阳的蒲扇情有独钟。现场示范中,她手执蒲扇顺时针这么不徐不疾地慢慢一抡,告诉学生们:这样一圈,就是上海街头梧桐的落叶声音,就是十二年一轮回的时间声音,“此时此刻,等待丈夫归家的兰芬,忽然发现自己耳畔又多了一丝白发。”

在全场惊叹声中,朱洁静透露,从2018年8月全剧开排那一天,到现在全国巡演200多场后,这把属于她自己的扇子从来没有换过。如今,它已经裂了、破了,但朱洁静一直用胶带补着,用针线缝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按惯例,道具都是在每次演出后回收的。可朱洁静却是个特例,她的扇子甚至平时被供在家中,像宝贝一样摆放在最好的位置,每到演出再“出山”。“我觉得每当看着它,不仅带来灵感,还有‘通灵’之感,成了我和女主联结的信物,”朱洁静坦陈,“它让我与角色合二为一,它让我相信。”

像李白烈士这样许许多多在隐蔽战线的战士,在上海解放前夕都壮烈牺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带队前来的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共产党人李白的精神不仅存在于过去,它已经传递到了今天,在那些守卫在祖国边疆的战士身上,在那些冲进最危险地方的医护人员身上,更在青年一代人的身上。

在王佳俊看来,“李白一定是个有着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人,他的这份希望促使着他的信仰更加坚定,所以最后会选择走上牺牲的道路。”剧中的男主李侠舍生忘死,用生命争取情报,剧外的佳俊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本色。“《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一部‘关注上世纪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青年人’的作品。”

果不其然,在师大学子向《电波》主创送上的书法作品中,正是“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这13个字。长河无声,滔滔奔去,电波不绝,信念永存。


链接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6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