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大都市外来务工子女幼教矛盾突出 无奈老乡教老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06浏览次数:757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6年7月6日
标题:大都市外来务工子女幼教矛盾突出 无奈老乡教老乡
记者:王蔚
转载:东方网等


图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资源极度匮乏,部分地区入园入托矛盾异常突出。

        【新民晚报·新民网】历时两年,经过对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地300余所幼儿园负责人近2000个农民工家庭的调查,《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今天发布。目前,我国大都市教育资源的存量以及分布无法适应外来人口聚居的特点,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极度匮乏,部分地区入园入托矛盾异常突出。

        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陆建非领衔的课题组,完成了这份国内第一个有关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822.6万人。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尤其是在京沪等特大城市的城郊接合部、郊区农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相对集中。2010年中国城市中1/4的孩子是流动儿童,三年后,这一比例又迅速增加到1/3,流动儿童总数多达3580万。目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的幼儿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流动性大、教师流动性大、生源质量弱、生源数量不稳定等,使本来办学就举步维艰的幼儿园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年龄上看,教师以20至25岁的大中专院校女性毕业生为主,70%的教师工龄在3年以内;保育员以奶奶、阿姨为主。教师待遇大致为每月2000至3000元,往往不提供社保待遇。这样的收入水平在都市中只能算勉强维持,使得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强。不少教师只是为了积累经验,变为成熟型教师后再跳槽到其他幼儿园,或者回原籍参加公办教师入编选拔,也有的流失到其他行业。所以这些幼儿园、看护点成了“无经验教师的锻炼基地”。

       调查还发现,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还存在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形成了外地人教外地人的“都市文化孤岛”。以上海为例,这些幼儿园的教师基本是外地人,几乎没有上海本地户籍教师。教师们操着乡音教学,有时师生籍贯来源比较一致,学生听到方言也觉得很习惯。如此一来,城市精神和文化就难以融入到校园和课堂,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隔阂。

        根据调研结果,陆建非表示,政府可试行普惠性民办园、民办三级园认定制度,由第三方评估,遴选出遵纪守法、质量尚可、有发展潜力的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公共资源的有机补充部分。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税费租金、以奖代补、公办与民办对口帮扶等方式,扶持民办园发展,引导民办园走公益、普惠之路,从而提高政府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共服务能力。

链接地址:http://shanghai.xinmin.cn/msrx/2016/07/06/3020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