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问题多: 教师流动性大 生源质量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07浏览次数:786


来源:青年报 2016年7月7日 A09版 青年
标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问题多: 教师流动性大 生源质量弱
记者:刘昕璐

        本报讯 由上海师范大学陆建非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昨天公布《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报告》,该专题的研究报告属国内第一本。

        课题组调查了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状况,发放问卷访谈了300余名此类幼儿园的教师和管理者以及1800余名此类儿童的家长,调研持续时长两年。

        报告指出,总体上说,我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从一开始所面临的政府不管的混乱状态,逐步发展到各地政府日渐重视,并开始将其视作都市教育的组成部分,为此,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旨在加以适度规范管理,尤其以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最为典型。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言,目前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有关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管理规范,也未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在教育及管理政策上存在诸多盲点和不完善之处。

        报告指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的主要形态是由民间力量主办的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幼儿园或者看护点。各地叫法不一,上海通常称为“民办三级幼儿园”或“看护点”,深圳称为“普惠幼儿园”。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的幼儿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流动性大、教师流动性大、生源质量弱、生源数量不稳定等,使本来办学就举步维艰的幼儿园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陆建非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提出,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地方政府应改革教育财政的拨款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质量保证。例如可以实行“生均拨款制度”,不分公立园还是私立园,按照其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拨付相应的财政经费。也可以实行教育券制度,将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按生均经费标准直接分配给流动幼儿家庭,由幼儿及其家长自由选择幼儿园。

       此外,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方面,政府也可试行普惠性民办园、民办三级园认定制度,由第三方评估,遴选出遵纪守法,质量尚可,有发展潜力的此类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公共资源的有机补充部分。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6-07/07/content_297592.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