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习近平强调抓好这一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用好这个重要课堂?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5-06浏览次数:179

来源:上观新闻 2021年5月5日

标题:习近平强调抓好这一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用好这个重要课堂?

作者:周丹旎


爱国主义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原则,一个道德要求,更是一个法律义务。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少年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成才成人的重要课堂。近日,第三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储继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分别致辞。

关注学生的人性教育、人性培养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田鹏颖教授指出,一体化不是一致化、一样化、千篇一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教学内容本身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的多样性。针对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目标的统一性问题,他认为,最核心的是从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三个方面,着力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通道。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国民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要构建一个以学生的价值评判能力、理论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要注重思政课教学目标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知识性教学要求和价值性教学要求的关系问题,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基础性考核的关系问题。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俊峰教授对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环境等进行了剖析。他指出,首先,大中小一体化,必须依托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的一体化发展;其次,要关注教育客体的个性化,即关注学生的人性教育、人性培养;再次,教育的界定方式要实现多样化;最后,在教育环境方面,要注重社会的综合效应问题,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作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副教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策略。他提出,教学目标要尊重统一性和一元化原则;课程内容要考虑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教学方式要遵循灌输性与多样化原则;教师队伍要注重衔接性和贯穿性原则,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通。

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立体系统

上海市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校长张深指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推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学校培训促规范;第二,依托内外力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第三,立足学校内部做好课堂教学;第四,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老师行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思政课教学中。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华教授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她指出,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要从办好思政课的战略要求出发,以横向协同、纵向衔接为原则,努力构建一支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指出,爱国主义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原则,一个道德要求,更是一个法律义务。作为思政课教师,在面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拓展自己的法律视野。他提出,可从四个视角来认识爱国主义:宪法的视角;刑法的视角;专门法律的视角;法规和规章的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副教授提出,一体化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建设背景下,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要着重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系统。其一,应以复杂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来看待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其二,要从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中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的一体化;其三,可以以身心一体的原则为统摄,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

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上海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联合主办。


链接地址:

习近平强调抓好这一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用好这个重要课堂? (shobser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