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研究揭示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诸多特点—— 爱国感较强 正直感较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15浏览次数:217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7年3月15日 9版 看社会 版面头条
标题:研究揭示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诸多特点——爱国感较强 正直感较弱
记者:荀澄敏

        日前,一项全国大学生情感素质现状调查结果出炉,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总体发展水平较好,情感总平均分超过了6分(满分10分)。其中,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但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

        这项成果是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青年情感素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首批成果之一,由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团队历时三年多完成。研究团队组织了大规模调查,涉及经济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3类地区高校相对集中的14座大城市,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100所大学的万余名大学生。据悉,这是我国首次针对中国大学生情感现状展开的大规模调查和研究。

   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国家“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中涉及心理学科领域时明确指出:心理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要为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青年情感素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首席专家,上海师大教育学院卢家楣教授表示,从科学心理学看,人的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和情感两大部分。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也就分为认知素质和情感素质两大方面。社会上发生的大学生中的一些恶性事件,都主要不是认知素质上的问题(他们中大多还是名牌高校的大学生,有的甚至是研究生),而是情感素质上的问题,虽属极为个别的事件,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总体发展水平尚好

   调查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总体发展水平尚好,本体性层面和操作性层面的情感总平均分都超过了6分(满分10)。其中,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在33种具体情感中,大学生的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尊感、关爱感、感恩感、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理解他人、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呈现出大学生情感素质较好的一面。这恰恰吻合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但另一方面,诸如正直感、宽容感、表达情绪能力、人文美感、公益感、奉献感、探究感、乐学感、自信感、专业感、科学美感等,则需要加强。这也为认识大学生中出现的某些现象的原因提供了线索。因此,对于大学生情感素质发展相对较弱的方面,寻找有针对性的扬长补短之策,进行积极提升,十分重要。

   大学生道德情感高度同质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个与以往有关研究相左的现象:在道德情感方面,大学生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健全状况、大学类型、专业类型等因素,均未导致具有实质意义的差异。但这结果可能更符合实际:在我国高度同质、身心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中,个体的道德情感似乎确实不应出现男高女低、文(科)高理(科)低、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重(点)高非(重点)低等一系列差异,抑或相反差异。这说明了道德情感的形成不受性别、学科、办学层次、学校类型、经济地区等因素制约,它的发展有着不同于认知发展的独特途径。尽管其中原因尚需做进一步探索研究,但这一发现表明: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在道德情感发展水平上不应有性别、学科、办学层次、学校类型、经济地区等方面的偏见;对其培养,只要是科学的,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的,都具有普适性。

链接地址: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7-03/15/content_43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