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之美”——上海师大陈佳玮等5名学生探索趣味课程 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爱上数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29浏览次数:252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7年3月29日 3版 新闻 整版报道
标题:东方教育时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之美”——上海师大陈佳玮等5名学生探索趣味课程 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爱上数学
记者:荀澄敏

 陈佳玮与孩子们在一起。 荀澄敏/摄


        怎样才能让幼小的孩子对枯燥的数学课感兴趣?近日,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数学(师范)专业的陈佳玮等5名学生通过调研,探索独特有趣的数学实验课程。作为“准教师”的他们,希望以此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课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作为数学(师范)专业的学生,陈佳玮对教育有着满腔的热诚。谈及与同伴们一同探索数学实验课的初衷,陈佳玮表示:“教育应与时代共同进步,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做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好的实验题目能有效地融合数学文化。”她举例说,七巧板最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几乎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但只能形成13种不同的凸多边形,而被称为“阿基米德的盒子”的十四巧板,一共有17152种拼正方形的方法。

        “如果能让孩子们通过我们的授课,产生想要对数学一探究竟的欲望,或许他们就能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无尽的魅力。”在陈佳玮看来,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比让他们单纯地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我相信,当学生厌倦了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课时,数学实验课一定能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

   课堂要有新意也要有深度

   物理实验课和化学实验课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鲜有学生听过数学实验课。为了设计好该课程,陈佳玮与同学们组成调研团队,在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尝试以这种别具一格的课堂形式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让课程更贴近孩子们的需求,调研小组还带着新设计的数学小实验课程,来到慧芝湖邻里中心,为社区的小朋友开设了别开生面的动手实验课。

        课堂上,陈佳玮和她的团队通过让孩子们动手玩七巧板、组合积木等游戏,引出几何知识的概念。由各种有趣的小实验所组成的课堂鲜活有趣,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与喜爱。这一成功的经历给调研小组的成员们增添了信心,据了解,平时组员们在完善课堂内容的同时,也致力于收集和开发各种数学小实验,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地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数学文化不只是阅读故事,数学实验不只是动手操作,课堂既要有新意,也要有深度。”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陈佳玮和她的同伴们对数学小实验的思考与探索也越来越透彻。陈佳玮认为,在常规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数学小实验作为探究知识点的手段,进而归纳总结出一系列数学概念。“当然也可以专门设计一节数学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在陈佳玮看来,很多语言和演算不足以解开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游戏发现数学的奥秘

   “传统的数学教学缺少实践环节,而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应该摆脱过去对数学教学的思维定式,而应对其展开新的思考。”就近年来广受瞩目的PISA测试而言,调研小组所设计的数学实验课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显然是高于普通的数学课程的。上师大原校长张民选曾表示,PISA 测试以卷面方式从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测试,强调学校科学教育应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成为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感受科学乐趣的起点。

        为此,陈佳玮团队在课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学生和教师进行掷骰子比赛,规则是投掷两个骰子,两个骰子相加的数字和共分11种情况,当两个骰子上的数字和为“5、6、7、8、9”这5个数字时老师赢,和为其余六个数字时,则学生赢。在授课时,这一有趣的实验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争先恐后地想和老师比赛,却在多次投掷后发现,教师获胜的概率却远大于学生。

        趁着新鲜劲儿,陈佳玮和伙伴们结合学过的加法等式,解答了学生的不解与好奇:“7=1+6=2+5=3+4=4+3=5+2=6+1”而“12=6+6”,通过适时引导,分组实验,学生们兴奋地发现了“概率”的奥秘:靠近中间的数字,会有多种组合方式,所以出现的次数会更高些。

        “让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谈及对该课程的设想,陈佳玮表示,希望数学实验课程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验数学之美,而不是仅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层面。她期待着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数学实验课加入中小学教材之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品味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