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专题研讨会举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5-18浏览次数:731

伴随着主题曲《相信》激荡人心,令人难忘的旋律,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盛大上演,引发热烈反响。5月18日,学校举行专题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林在勇,校长朱自强,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负责人,歌舞剧主创、主要演职人员,学生党员代表等出席。林在勇、朱自强为上海师范大学歌舞剧艺术中心揭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主持会议。

林在勇代表学校向演出成功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创排歌舞剧的成功经验,为探索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新模式提供了鲜活样板。他强调,要通过载体创新,进一步提升思政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打造一批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材”,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关怀教育等贯穿在立德树人全过程,引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要聚焦高水平艺术类学科建设目标,勇于打破壁垒,善于整合资源,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歌舞剧艺术中心建设,实现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深度融合、艺术类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不断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着力提升我校艺术类学科的国内外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积极贯彻关于做好美育工作和师范教育改革精神,充分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的辐射带动效应,做优示范性艺术教材,做强艺术类专业课程,积极引领并服务基础教育。

多位国内文艺创作界专家出席研讨会并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驻会副会长羊驰先生谈道,该剧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成功塑造了多位性格鲜明的青年形象,围绕排演经典歌剧—经历疫情—参与抗疫—思想蜕变—发展入党这一主线,从思想教育、专业实现、心理建设、职业规划等多个育人线索,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张小群教授谈道,该剧在艺术创作尤其是呈现方面体现了高度的创新,现场西洋乐与民族乐完美结合,舞蹈、音乐、话剧有机融合,舞美和灯光的高效配合,打造了一部国内具有引领价值的标杆作品。上海歌剧院艺术创作室主任、《歌剧》杂志主编游暐之表示,该剧结构完整清晰,故事真实感人,以“2020好儿女”为主题,深刻展现了当国家面对风险挑战时,广大青年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

主创人员代表做交流发言。总导演、著名歌剧导演、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王景彬阐释了本次艺术创作的背景和意义。他谈道,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具有丰富思政功能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凝聚了全体主创团队和演职师生的共同努力;该剧的成功演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类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为开创校园文化新局面树立了典型。编剧、影视传媒学院教师周胜南从“责任—忠诚—信念”三个阶段回顾了剧本的创作历程。她受到《我在湖北》中我校湖北籍师生的现实素材启发,创作了高度反映现实生活的感人故事,描绘了剧中人物坚定信仰的线索规律。作曲、音乐学院教师申林谈道,面对音乐创作周期短、任务紧,感受到的是一份责任和使命,那就是要用音符精准生动地刻画剧中每个人物和每段剧情,用乐曲抒发“好儿女”的塑造历程。执行导演、音乐学院教师苗小龙表示,本次排演广泛发动了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力量和智慧,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他感慨,剧组成员成功应对了巨大挑战,克服了种种困难,用扎实的艺术素养向观众呈现了精彩演出。

首场公演后,何晓莲的扮演者,上海师大音乐学院学生涂畅这样说道:“随着排演的不断深入,我似乎总能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引导着我往前行。在排演这部歌舞剧的过程中,我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戏中晓莲给予我的思考,让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断的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王大成的扮演者、上海师大影视传媒学院学生朱圣颢激动地说道:“第一次参演歌舞剧,相对话剧来说,带给我更直接,更强烈的冲击力!在戏中一次次感受共产党员的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时,我一次次被感动到眼眶湿润……我想,排演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受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奋勇向上的激励。”作为观众代表,人文学院顾怡雯、数理学院谢珊两位学生党员分享了观后感想。

  

(供稿:音乐学院   摄影: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