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与中国中学“读书节”共建共学活动举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1422


为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专业资源和优势,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育人,5月20日至5月26日,人文学院与共建单位中国中学开展了“共读好书经典,传承人文情怀”共建共学系列活动。由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师李东东为中国中学高中生们专题精读《红楼梦》,人文学院7名硕士研究生“组团式”开展名著系列导读,传播文化,感悟文学,体会经典,激扬青春。导读活动之后,高中生们踊跃发言,针对导读的名著提出问题,讲师们一一回复,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在导读现场,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李东东老师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中的人物妙玉作为导入,以妙玉与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或者姻亲关系究竟凭借什么可以入选金陵十二钗?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的排序是第几位?为何会有这样的位置等问题为线索进行讲解,激起了在场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李老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细心解答,在场同学收获颇丰。

李东东老师:精读《红楼梦》

 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吴敏倩同学利用对比法,引导高中生们通过对比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的方法,感受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细致用心;通过让高中生们角色扮演念台词的方式,揣摩作者笔下人物的心理活动,从文本出发,让同学们在欣赏《红楼梦》写作艺术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时描写人物的技巧。

吴敏倩:导读《红楼梦》

 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徐哲纯同学从文本作者介绍、小说内容梗概以及故事的核心出发,指出《林海雪原》将现代意义的“革命主题”置于古老的“复仇框架”中,而后,徐哲纯又进一步介绍了《林海雪原》创作中的“特殊世界”,使得同学们更好地接受并且认识小说。

徐哲纯:导读《林海雪原》

 2020级中国近代史孙圳同学以“荒原”意象入手,向高中生们介绍了《摆渡人》一书的内容,进而指出故事的深层含义:“荒原”象征着恐惧,也象征着重生。随后,孙圳以《摆渡人》的三种感情与一条线索入手,结合同学们每个人都具有的情感特质与历程,告诉同学们要与自己心中的崔斯坦一起,去勇敢面对生命中的“荒原”。

孙圳:导读《摆渡人》

 2019级都市文化学李靖同学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意义启发、阅读方法四个层面介绍《乡土中国》一书,她指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国的社会的基本情况,但真实的传统乡土中国更复杂,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应该抱着宽容开放、辩证的态度去看整本书,拓宽在座学生的阅读视野。

李靖:导读《乡土中国》

 2019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毛开敏同学从京派沈从文的生平;边城中的各式富有苗蛮民俗风情的习俗及其作用两方面入手,为同学们展示了《边城》中富有人情味的、富有灵性的、远离城市“畸形”文明生活的淳朴的世界。

毛开敏:导读《边城》

  201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徐立勋同学导读《复活》一书时,首先从列夫·托尔斯泰其人讲起,进而引出《复活》的两大主题,“忏悔的贵族”和“灵魂的救赎”,接着他着重介绍了该书的艺术手法:心灵辩证法的运用。由于中国中学的同学们曾将之改写成剧本搬在舞台上展演,导读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徐立勋:导读《复活》

 201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朱元平同学从海明威传奇的一生、《老人与海》的创作缘起、象征意象的解读以及不同版本的《老人与海》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切入角度新颖奇特。在导读过程中,朱元平不断启发学生尝试学会从小说形象中来挖掘其中的意义,给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朱元平:导读《老人与海》

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次我校人文学院与中国中学“读书节”共建共学活动经过前期制定导读篇目菜单、招募和培训导读讲师、集体备课等诸多环节,既鼓励大学生和中学生共读好书,共同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又积极着眼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脉文脉。大学老师、大学生走进中学校园,以思想促进思想,以情感交流情感,强化高中生们的鉴赏水平,提升能力,教学相长,让彼此的心灵走得更近。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