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转青年报:两所师范院校“最后一课”不约而同聚焦如何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次数:258

来源:学习强国转青年报 2021年6月17日

标题:两所师范院校“最后一课”不约而同聚焦如何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记者:刘昕璐


“以青春之我,乘风破浪”!骊歌声又响,毕业季来临之际,在沪的两所师范院校,都对自己的师范毕业生开起“小灶”,以不一般的“最后一课”,不约而同启迪师范毕业生们思考如何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一名“大先生”。在同学们看来,这是属于师范生的仪式教育,亦是一堂思政课的走心浸润。

带着对教育的理想信念、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出发

同学们,恭喜你们出师了!”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2021届师范生近日上了一堂专属师范生的“毕业一课”。

有师长的祝福、有前辈的分享,还有让大家默默流下眼泪的大点名和师范生宣誓环节,395名孟宪承书院2021届师范生度过了一场难忘的仪式教育。

“教育到底是什么,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2017级化学专业的甘雨欣,是2020年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上的冠军,也是活跃在公益活动中的优秀志愿者。作为重庆籍的一名公费师范生,甘雨欣即将在重庆市渝中区求精中学工作。此刻,她为入学初关于教师职业的三个思考书写下自己的答卷。

甘雨欣告诉记者,从步入大门的那一刻起,梦想的种子便在师范生心中播下,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大家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教书育人将是毕生的事业。从那时起她就思考起这样三个问题。后来,她用四年的时间去探索实践,在修炼教师技能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教师是个神圣的身份。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都尤为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能是传授知识,课本中的是显性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科学文化,分享学习经验,提炼学科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而教授给学生的隐性知识则是作为公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内涵,所以,我们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将严于律己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给学生,用宽容、欣赏的眼光陪伴他们成长,用细心、耐心的呵护给他们足够自由的发展空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两部分知识教学的修炼缺一不可。”甘雨欣说。

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袁景辉即将回到新疆,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呼吁更多学子加入“支援西部”的行列之中,努力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活出师大人的精彩。

2017级历史学专业的尹智化,眼前闪回的是无数个“难忘的曾经”。活动比赛的感悟,班级服务的成长,银杏树下的平静……这些有关华师的记忆,让他明晰了未来的方向,“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学识和道德情操,更要有一份对教育的理想信念,一份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华东师大原校长、孟宪承书院名誉院长王建磐深情地告诉毕业生,教育是“为人”之学,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大家即将奔赴祖国各地,成为党的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同学们应当“永葆心中的明净,传递希望,为家乡教育谋发展;永葆进取的热情,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他相信,展望未来,大家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毕业一课上,来自9个师范专业的13名毕业生代表,共同朗诵李大钊《青春》,话语铿锵、精神昂扬,立下青春誓言不忘。

电影《九零后》为上海师大毕业生上好宝贵一课

申城的另一所师范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则以一堂电影党课让师范毕业生备受职业触动。

历数中国历史上大师辈出的时代,“西南联大”一定是绕不过去的名字。1938年4月,抗日战火中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为了躲避轰炸,辗转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一大批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师生聚集于此,谱写了一段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传奇。炮火威胁下的中国西南角,因思想熠熠闪光。纪录电影《九零后》完全从西南联大学子们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在他们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时回忆母校点滴。

最近,上海师范大学“《九零后》和90后的青春对话”毕业生电影党课在校举行,毕业生代表到场观影,从镜头中重温历史,在感动中铭记初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该片导演徐蓓感慨地说,他们是一群90多岁身体里住着19岁灵魂的可爱“九零后”。

当时,在国内救亡图存之际,联大人无形中埋下了救国报国的种子,并由此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同时,西南联大自由融洽的学术氛围搭建了学习的摇篮,卓越的师资力量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催化剂。

徐蓓以此勉励当代毕业生学习大师为国家奋斗终身的精神,牢记使命,把握当下。因为面向一所师范院校,她还特别谈及在拍摄中受到极大触动的一幕幕“师生关系”,也希望以此传递给新时代的准教师。

“艰苦治学、求学、教学期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这种建立在家国危难之时的师生关系历久弥新,也给当代带来很多现实的启示。老师不是单纯把书本上的东西灌输给学生,那种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追求,可以影响到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可以为学生而奔走,对于问题开放式的争鸣,又是亦师亦友。”徐蓓说道。

电影《九零后》片尾,每一位“九零后”都牢牢记着并说出了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学号。当学号一个个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它所代表的,更是一种骄傲,是他们铭记一生的财富。在电影党课现场,“十佳毕业生”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致敬西南联大的大师们,他们纷纷报出自己的学号,喊出自己的青春宣言:

“我叫钱燕平,学号是170110830,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我即将成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愿尽我所能培育祖国的花朵,传递爱与信念。”

“我叫黄芷萱,学号是170141112,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我即将成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致力于培养更多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

== 记者手记 ==

带着教学技能、温度和爱,学做“大先生”

“一个是全体师范生宣誓,承诺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一个是所有老师一起唱院歌和最后一次大点名,这两个环节,我们很多人都哭了。”师范毕业生甘雨欣对“毕业一课”久久难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在他看来,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在毕业的当口,赴前程,不相忘。相比开怀高歌和恣意畅叙的毕业晚会、毕业旅行,对于师范生这样的群体,毕业前一场仪式教育,可能更触及心灵深处。他们重温师范初心,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带着教学技能、温度和爱,去思考教育,研究课堂,也带着对教师生涯的憧憬和向往,坚定教育理想,向着不仅仅教授书本知识而是立志成为“大先生”的目标,启程出发。

祝福这又一群新教师们,怀揣热爱,不负职业,不负期待。


链接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692920771695008399&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369292077169500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