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哪些素养?难忘的仪式教育告诉你! 毕业季,沪上两所师范院校开讲“最后一课”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次数:254

来源:青年报 2021年6月17日 03版

标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哪些素养?难忘的仪式教育告诉你!  毕业季,沪上两所师范院校开讲“最后一课”

记者:刘昕璐

本报讯 “以青春之我,乘风破浪”!骊歌声又响,毕业季来临之际,在沪的两所师范院校,都对自己的师范毕业生开起“小灶”,以不一般的特殊“最后一课”,不约而同启迪师范毕业生们思考如何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一名“大先生”。在同学们看来,这是属于师范生的仪式教育,亦是一堂思政课的走心浸润。

老校长寄语:永葆心中的明净,传递希望

“同学们,恭喜你们出师了!”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2021届师范生近日上了一堂专属师范生的“毕业一课”。

有师长的祝福、有前辈的分享,还有让大家默默流下眼泪的大点名和师范生宣誓环节,395名孟宪承书院2021届师范生度过了一场难忘的仪式教育。

“教育到底是什么,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2017级化学专业的甘雨欣,是2020年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上的冠军,也是活跃在公益活动中的优秀志愿者。作为重庆籍的一名公费师范生,甘雨欣即将在重庆市渝中区求精中学工作。此刻,她也为入学初关于教师职业的三个思考书写下自己的答卷。

“教师是个神圣的身份。我们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将严于律己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给学生,用宽容、欣赏的眼光陪伴他们成长,用细心、耐心的呵护给他们足够自由的发展空间。”甘雨欣说。

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袁景辉即将回到新疆,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呼吁更多学子加入“支援西部”的行列之中,努力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活出师大人的精彩。

华东师大原校长、孟宪承书院名誉院长王建磐深情地告诉毕业生,教育是“为人”之学,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大家即将奔赴祖国各地,成为党的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同学们应当“永葆心中的明净,传递希望;永葆进取的热情,历练意志。”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毕业一课上,来自9个师范专业的13名毕业生代表,共同朗诵李大钊《青春》,话语铿锵、精神昂扬,立下青春誓言。

十佳毕业生:报出学号,喊出青春宣言

在申城的另一所师范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则以一堂电影党课让师范毕业生备受职业触动。

纪录电影《九零后》从西南联大学子们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在他们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时回忆母校点滴。

最近,上海师范大学“《九零后》和90后的青春对话”毕业生电影党课在校举行,毕业生代表到场观影,从镜头中重温历史,在感动中铭记初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该片导演徐蓓感慨地说,他们是一群90多岁身体里住着19岁灵魂的可爱“九零后”。

徐蓓勉励当代毕业生学习大师为国家奋斗终身的精神,牢记使命,把握当下。因为面向一所师范院校,她还特别谈及在拍摄中受到极大触动的一幕幕“师生关系”,也希望以此传递给新时代的准教师。

“老师不是单纯把书本上的东西灌输给学生,那种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追求,可以影响到学生;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他们可以为学生而奔走,对于问题开放式的争鸣,又是亦师亦友。”徐蓓说道。

电影《九零后》片尾,每一位“九零后”都牢牢记着并说出了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学号。在电影党课现场,“十佳毕业生”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致敬西南联大的大师们,他们纷纷报出自己的学号,喊出自己的青春宣言:

“我叫钱燕平,学号是170110830,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我即将成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愿尽我所能培育祖国的花朵,传递爱与信念。”

“我叫黄芷萱,学号是170141112,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我即将成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致力于培养更多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记者手记]

怀揣热爱 不负期待

“一个是全体师范生宣誓,承诺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一个是所有老师一起唱院歌和最后一次大点名,这两个环节,我们很多人都哭了。”师范毕业生甘雨欣对“毕业一课”久久难忘。

相比开怀高歌和恣意畅叙的毕业晚会、毕业旅行,对于师范生这样的群体,毕业前一场仪式教育,可能更触及心灵深处。他们重温师范初心,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带着教学技能、温度和爱,去思考教育,研究课堂,也带着对教师生涯的憧憬和向往,坚定教育理想,启程出发。

祝福这又一群新教师们,怀揣热爱,不负职业,不负期待。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1-06/17/content_12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