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能治疑难杂症的是好医生,把薄弱学生教好却成不了名师?评价教师好不好,究竟看什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6-20浏览次数:115

来源:文汇网 2021年6月20日

标题:能治疑难杂症的是好医生,把薄弱学生教好却成不了名师?评价教师好不好,究竟看什么?

记者:吴金娇


785464_w750.jpg

“在评价医生时,通常人们将能够治好疑难杂症的医生视为好医生。但到了教师评价中,教师教好优秀的学生就成为名师,而在薄弱学校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好却成不了名师。这显然是教育的悖论!” 日前,在一场名为 “新时代教师评价——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提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增值评价,要从发展中看教师的进步。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多位教育界专家指出,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惩戒,不应当成为教师新的压力源。他们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需要聚焦“真实性”,“发展性”、“全面性”,要特别强化一线教学工作成绩,鼓励进步,让教师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

评价不应成为教师新的压力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张民选教授从1990年代就开始关注教师评价。他发现,单纯的数量性测定很难应用到教师评价上。一位教师优秀与否,更不是可以通过一场考试就能检测出来的。

“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评价中高高在上的心态。教师评价不应当成为教师新的压力源。”他倡导用“教师评赞”替代“教师考评”。“让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评估得到自我发展,能够因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实打实的教学成绩得到褒奖”。

“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并不是惩戒或者奖励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同样认为,评价的目的应该是引导教师、学校、家长乃至于社会更友善地对待教师,并且帮助教师成长。”

错误的评价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乃至工作表现,损害教师成就感、获得感。“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悖论,大家都认为要尊师重教,但教师群体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说,这种教育悖论的出现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反思,从前的很多教育观念乃至评价方式均已过时。

微信图片_20210620182559.jpg

教师评价聚焦真实性、发展性、全面性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顺口溜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教师评价中的一大问题:评价内容过于倚重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和考试成绩。

在朱永新看来,除了上述问题,目前教师评价还存在内容单一、过于重视量化刚性指标等痛点。比如,有的学校容易忽略教师的道德感、职业忠诚等主观内容。 “忽视主观因素会打击教师积极性,不利于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因此,他提出,包括价值性反思、教学性反思、学术性反思三种活动在内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将会成为未来教师评价的主体性方式,也会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在他看来,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具备不同的学术基础和发展需求,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是有失偏颇的。

顾明远也提出,比如,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评价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分层。学校尤其要重视青年教师的提高,既严格要求又重在鼓励。不仅要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还要提高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识。

当前国内外主流的教师评价导向是怎样的?专家们介绍,一是以考核教师绩效为目的的总结性评价,二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其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优势价值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顾明远建议,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同时要突出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强化一线教学工作,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个性评价,探索真实评价。

“教学的真实性评价应聚焦打开教学‘黑匣子’,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学真正的黑匣子就在课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发现,尽管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教师评价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是问责导向的评价还是赋能导向的评价,都是追求教师的表现性评价,并力图真实地评价教学。

问题在于,利用统计方法衡量、标准化评估学生成绩及其影响变量的评价体系,不够全面。这种建立在统计方法基础上的标准化,很难说明教师对于学生非认知结果的影响。“比如社会情感,创新的精神、探索的能力都属于非认知结果,怎么去考核这部分内容,可能是我们目前缺少的。”丁钢说。

因此,朱永新建议,未来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评价指导队伍,补充第三方监督机构。未来不仅要完善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技术,还要协助教师、学校乃至于社会分析应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620182556.jpg

数字化转型阶段,教师也需转型

“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被无奈的考试扼住了咽喉,教育内容陷入了学非所用的困境,教育体系越来越像生产同质化、标准化学生的工厂。”李永智认为,造成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是工业社会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面临数字化转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

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好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未来我们要建构是个性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李永智提出,在未来的理想教育场景中,教师不再是教育工厂的“教书匠”,而成为在扁平化、协作式工作环境中的高水平专业实践者。教师应当让每个学生根据他的天资,以最科学的方式指导他,成就他在未来社会最适合的位置。

顾明远认为,好的教师核心是要敬业爱生。不同于其它职业,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智慧影响学生,而这种影响是长远的。“有的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以鼓励学生进步,也可能伤害了学生,所以教师的言行要慎之又慎。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不仅要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还要掌握的教育规律。”因此,未来教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世界到未知的世界,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

顾明远强调,教师培训要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法。特别是师范生,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的意愿,要加强师范院校实习的环境,让他们及早到学校接触学生,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专业思想。


链接地址: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0620/41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