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前置至高中阶段可行吗?嘉定教育与上海师大共建教师教育特色高中给出答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7-07浏览次数:148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21年7月7日

标题: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前置至高中阶段可行吗?嘉定教育与上海师大共建教师教育特色高中给出答案

记者:李婷


上海将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前置至高中阶段的学校诞生了,这在全国也或将成为第一次。6月25日,嘉定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上师嘉高”),签约仪式在嘉定区教育局会议室举行。这标志着上海市第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基因的特色高中创建之路正式启航。

会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晓燕、教育局局长祝郁、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基础教育处负责人王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校长李元等出席签约仪式。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祝郁与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负责人王健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嘉定区副区长王浩和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见证签约。上海市第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基因的特色高中创建之路正式启航。

据记者了解,随着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国家、社会对于优秀师资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新签约共建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将“教师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特色鲜明,意义深远。而“教师教育”也恰恰是上海师范大学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师范教育”特色既找到了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兴奋点”,又找到了特色办学的“突破点”。

上师嘉高地处人文底蕴浓厚的“教化之城”嘉定,毗邻孔庙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崇文重教的嘉定,在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有情怀和影响力的文人学者。上海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当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便是嘉定人。著名的安亭师范学校(即“中师”)也诞生于嘉定。“中师”曾经是一个时代最辉煌的名词,上海的一师、二师、四师、六师、松江师范等培养了一大批依然活跃在今天上海基础教育战线中坚力量。创办教师教育特色高中,可以致敬百年中师、继承和发扬安师精神和办学传统。

2020年教师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到上海师范大学看望慰问教师时指出,“教师职业美好、崇高,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最优秀的人从事教育,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师范大学要牢牢把握根本任务,更好依托优势学科,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办好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从目前培养模式上,都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地接受系统的师范培养。然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强,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养成”,甚至需要“童子功”。上师嘉高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探索优秀教育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将贯通培养提前至高中阶段,更早、更好地发现教育方面的优秀人才,并设置重点专班进行专门培养,让学生在“教育人才培养”中养成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过硬品质、良好习惯、优异的心理素质、过人的学习能力,以及突出的人格魅力等,对打造未来高水平卓越教师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一步。学校对于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项目的具体落实进行了初步的创想和构建。

创办世承班,遴选培养优秀学生

上师嘉高将对接上海师范大学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杏坛计划”,通过职业生涯指导,选拔“适教、乐教”的优秀学生编入“世承班”。“世承班”将通过高中大学贯通培养模式,中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思想指导和人生向导,聚焦学生的责任心、理解力、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专业技能、气质形象和教育情怀。

进行教育人才的专门培养,安排优秀师资,在学习原有高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教师教育特色课程(含大学先修课程),逐步形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相融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师教育(5+1)特色教育体系,探索合格+特长、贯通大学和高中的教育,培养一批具有优秀品格、卓越能力、融通视野并且勇于担当的优秀学子。

成立汇龙书院,探索书院制培养模式

上师嘉高是距离嘉定孔庙最近的一所高中,与之前的汇龙中学也有渊源,且校内河水经由护城河汇入嘉定孔庙前的汇龙潭,因此书院命名为“汇龙书院”。学校将三个年级的“世承班”纳入“汇龙书院”统一管理,安排寄宿、自修、培优和特色课程,开展文体活动和学习考察,实行自主管理,落实养成教育,营造社区化、多样化、互动性的学习生活空间,以利同侪互动、资源共享,培养共同志趣,开展生动有效的教师教育。同时,实施“双导师制”,安排校内导师和上师大的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思想指导和人生向导,形成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专业技能、气质形象和教育情怀,培养“适教、乐教、善教”的未来教师和教育家。

形成教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架构

学校将挖掘传统教育资源,梳理有关中国传统教育和师道、师德有关的内容,构建富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上,学校将开设教育理论和教育经典诵读课程,以及学科教学法的初级课程,加强对学生教育专业的训练,形成初步的专业志趣。在专业技能上,学校将通过“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艺体类课程、教师口语、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内外兼修的同时,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此外,还可考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学分认证制度,对于完成大学先修课程学分的,建议上师大予以认定,准予该生今后升入师大免修该课程。

学校将举办“世承讲坛”,邀请院士、专家、教授、社会名流、文化学者和名师名校长、甚至优秀师范大学生到校开展人文科技讲座,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助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的发展。

学校将开展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社会实践类课程与活动,同时依托上师大等高校资源和嘉定孔庙、曲阜孔庙、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中国传统教育资源共建一批校外师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活动,使师范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校也将对接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构建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高雅情趣和综合素质。以研究型学习作为抓手,引导高中生参与到师大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调研,激发学生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专业的兴趣。

同时,教育教学特色培养课程将长期培养、挖掘、服务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方面的潜质,使毕业生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能积极地助力教育公益,使全面素质教育更具有多元化并呈现更广泛的外延发展。特色课程体系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教育方向、突出个人专长、助力个体成长,培养起过硬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异的心理素质、过人的学习能力、突出的人格魅力,为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未来的教育、科技、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定位,使其成为各自领域的创新人才。

探索适应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法

在推进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化学习以及陶行知、段力佩倡导的“小先生制”等,既着眼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锤炼牢固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在“适教”“乐教”的基础上“善教”。

作为目前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所将师范教育前置的高中,上师嘉高将聚焦“教师教育”的特色定位,从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实际出发,对接上海师范大学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积极开展特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育人方式的改革创新,倾力将学校打造为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最初摇篮和基地,吸引、激励和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告诉记者,针对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基础教育现代化要求,上海师范大学提出了优供给、调结构、提规格、转模式这四大举措。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供给侧,为上海输送了70%的校长和70%的骨干教师。先后涌现出10位教育功臣、29位教书育人楷模。目前学校的24个师范专业中,有17个已经被评为国家或上海市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9个专业通过了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被誉为上海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摇篮。



链接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090240864582885726&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209024086458288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