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读本》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06浏览次数:507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推进“文教结合”,着力推动非遗进校园,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委托我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的编写工作正按计划顺利进行,为征求各方意见,6月2日下午,《读本》第二次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来自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市文广局非遗处、市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保护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沪江研究院、上教育出版社、新民晚报·当代教育、我校党委宣传部、社科处、校非遗传承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本市部分中小学领导、非遗传承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非遗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主持。


        会上,我校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教授对《读本》编撰情况进行了汇报。他阐述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当下现实以及《读本》编撰的时代背景和它的作用,概括为“四个性”,即传统文化服务于立德树人目标的一致性、全球化进程中母文化传承弘扬的紧迫性、民族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力提升的重要性、“文教结合”提升学生文化鉴赏力的可行性。《读本》分为知识篇、项目篇、场域篇、人物篇四个部分,约25万字。主要阅读对象为小学高年级及中学初一至高一学生,后期也会考虑开发高中版、大学版、市民版以及海外版等。《读本》风格简洁通俗、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权威性于一体。

        与会领导、专家、学校代表、传承人代表从框架、概念、内容、体例、风格、装帧、受众等方面对《读本》部分样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陆建非对领导、专家、传承人、学校代表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他强调了《读本》的定位,即注重兴趣导向,学生自选自学,不增加学业负担,让学生在阅读中对上海非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表示编撰组会吸纳大家的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读本》样稿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以期顺利出版。

(供稿、摄影:新民晚报·当代教育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