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倾听“慰安妇”的声音:28年,14人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9-18浏览次数:157

来源;央视网 2021年9月18日

标题:倾听“慰安妇”的声音:28年,14人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

1931年—2021年

“一听见枪声响起来拉着就跑

我换上衣服叫上妈妈赶紧就跑

恨不该,日本鬼子就把我推倒”

——李爱莲 山西武乡(1928—2018)


“要日本人给我道歉

如果道歉了你原谅吗 原谅”

——刘蓉芳 湖南湘潭(1930—2020)


“慰安妇”制度特指1932年至1945年间,日本政府为日本军队配备军事性奴隶的制度。数十万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的妇女因此被逼为日军性奴隶,遭受惨绝人寰的虐待与死亡威胁,这是百年来世界女性历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忆。

据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整个二战时期,中国先后约有20万女性被日军抓去,充当日本军队的性奴隶。

  


从1993年开始,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调研团队多次赴全国各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聆听受害者口述、寻访各类证人与遗存、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后,建立研究档案。在近30年的调查中,寻访了200多位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如今,只剩下14位健在。

11111.png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她双目失明,当时很年轻很漂亮。被称为‘一号’,就是你是没有名字的。”


怀孕慰安妇.png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怀孕的慰安妇’拍摄地点在云南松山,当时这几个‘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被远征军解放。”


排队.png

△上海慰安所的照片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要打仗了,日军特地让这些走向战场的士兵到慰安所去。他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排队。”


慰安所.png

△二战时期日军慰安所的分布图(节选)

“一个省一个省拼,一个点一个点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苏智良教授和他的夫人陈丽菲教授带着“慰安妇”问题研究团队,依据日本人在华文献和书籍、日军老兵回忆、战时中国报刊资料、中国受害者和证人的证词,并通过实地查证,对慰安所进行了调查统计。

据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截止到目前的调查成果,整个二战时期,在上海发现了172个慰安所,湖北地区发现了200多个。研究中心的志愿者们正努力一点一点地复原这段历史。

面具.png

“最早的时候,有的受害者面对媒体和公众,还是有压力,不想露出真面目。有一位台湾的受害者,要戴着面具接受媒体访问。2000年,我带南京的一位杨大娘去大阪讲演。她需要通过白布投影和软件变声,才敢讲述自己的过往。”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给记者介绍。

被确认的这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大多生活在农村。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结婚生子。对于这段过往,父母对她们说:“打死也不能讲,谁也不能讲。”所以在她们的印象里就是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了。

从1995年起,中国大陆地区有16位幸存“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代表,在中日友人的帮助下分三批起诉日本政府。

陈丽菲教授说:“我们一定跟她们讲,奶奶不要难过。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其实很多人都已经站出来,都知道这个事情。你是清清白白的一个女孩子,感到羞耻的、做了坏事的是当年欺负你的日本鬼子。”

d2815909dd6992b_size60_w400_h263.jpg

△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黄有良

2015年,中国对日“慰安妇”索赔诉讼案中最后一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黄有良女士去世,享年89岁。这些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终生没有等来道歉和赔偿。

中秋节快到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们正在给老奶奶邮寄月饼。对“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群体的研究和对受害者的关怀,仍在苏智良和他的学生中继续。

自2018年开始,在各方支持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慰安妇”研究与援助基金,支持这项研究,并给予人道主义援助。基金每年给受害者医疗援助以及2万元生活费等支持。

探访2.png

今年7月,苏智良教授的博士生张如意等学生志愿者,走遍全国,探望了每一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给她们每人送1万元下半年的慰问金。

志愿者张如意说:“对于她们来说,我更多的像是一个陪伴者,因为常常去探望她们。‘你们今年来了,应该是明年还会来吧’。当时整个人就觉得既然进入了课题,见过了这些老奶奶们,她们就留在你的生命当中。”

在20世纪,战争与火的年代,中华民族饱受欺凌,是一段非常不堪的历史。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说:“我们平时说落后了要挨打,我们到底是怎么挨打的?那些国家看起来很文明,但在战争时发生了许多暴行。所以这一段历史必须要有人记录,有人铭记。”


这历史的一页并没有翻过去

她们,还在等待道歉!


链接地址:倾听“慰安妇”的声音:28年,14人_新闻_央视网(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