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谆谆 学道漫漫——记孙景尧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23浏览次数:75647




  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我校人文学院孙景尧教授。提起孙教授,一连串的名号立马浮现在大名之后,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几十年来,他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名师,一直在比较文学这片天地里默默耕耘着,而取得的那些傲然的成绩,亦都是他勤勉治学、潜心术业的结果。孙教授的治学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心系三尺台

作为一名资深教授,孙教授最重视的首先是教学,特别是本科生的教学,并把它当作一项快乐的事业。当初在复旦读书时,他曾受教于郭绍虞、刘大杰、蒋孔阳、贾植芳等名师。因此从70年代末开始,他便一直不间断地给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概论课程。除此之外,他的外籍学生也不少,并指导了藏、侗、壮、回、蒙、布依、朝鲜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研究生。这些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学生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并充满师生感情。
  他始终将一颗奉献的爱心贯穿于教学中。曾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安排研究生给本科生答疑和课外辅导,完善教辅环节。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是一丝不苟,不仅写上具体的指导意见,而且还细致地改正错字病句,甚至连标点符号的差错也一一标出。正是缘于他的勤恳细心,他开设的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原著精读以及现在他努力从国际文学关系的视野来讲授的外国文学史课程,都先后获批为上海市的重点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他自己也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称号。他的学生,许多也成为了英才,有国外名校的终身教授、美国教育部中文旗舰项目驻华办事处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省级青年学术骨干等学界有影响的学者;也有正担任着大学院长、校长、书记和政府部门重要职务的各级领导。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莫大的欣慰。

剑指术业道

自然,作为一名学者,学术研究是孙教授另一项毕生的事业。在学术研究中,他不怕坐冷板凳,坚持做老实人,同时又多思求新、精进不息。注重问题意识和创新研究,对国际学界的时尚风潮,决不盲从跟风,也不人云亦云。从全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起,他便一直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副会长的职务,负责学会的学术事务。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与国内的比较文学学者携手奋进,使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既同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此外,为使自己能够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他一直关注国内外学术动态,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的深入研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和科研成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在欧美的《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年鉴》、《世界当代比较研究趋势》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了“比较研究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对应物”、“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有效性探索”等论文,被美国《比较文学通讯》、香港《大公报》等评论为“中国大陆自己培养的有创见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积多年治学经验,他还提出了中外理论、中外文本和“以空间换时间”的田野调研三结合的治学方略,主张“十年磨一剑”,反对“一年磨十剑”。2010年冬他被法国官方学术交流机构邀请赴法讲学,在巴黎高师、法国人类学博物馆、巴黎高等社科院等世界著名院所作专题学术演讲,并受聘为联合培养博士的合作导师。学术研究能够代代薪火相传,是他最感欣愉之事。


勇踏田野路

孙教授提倡比较文学研究要遵循三原则:理论研究、文本细读、田野考证。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其中理论研究是前提,文本细读是基础,而最后的结论还有赖于田野考查的印证。
  他主张学者自己要通过田野考察去掌握第一手材料,他本人就曾在贵州进行过长期的田野考证。2003年,他受贵州高师培训中心的邀请,为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偏远山区安龙的中小学校长做培训讲学。当时的交通路况很差,从上海经贵阳再到安龙,路途很辛苦。到安龙后,他无意中发现了位于安龙县城里的一座天主教堂,里面陈列着不少出土的石碑雕刻,上面刻有凯尔特文和拉丁文字,还有显著的十字架标志。他把这些材料拍照,并仔细临摹下来。经过反复考证,发现南明永历王朝与天主教的密切关系在这些石碑雕刻上有确凿记载,经过“纸上资料”与“地下出土材料”二者之间的比较互证,对《南明实录》等对天主教与南明永历王朝关系的有意忽略提出了质疑。该文章在国际权威刊物《法国比较文学评论》以及国内的《学术月刊》发表后,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反响。孙教授认为,类似的问题发现及研究的成果出炉,与他走出书斋亲历亲为的田野考察是分不开的。
  此外,孙教授还连续多年带领支教队伍在贵州进行支教活动,师生们装备好先进的思想,克服掉物质上的困难,在偏远的山区慰藉着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同时也接受着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课”。
  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博大的爱心,孙景尧教授在其攀登学术高峰的征途中,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现了一次次的人生超越,令人钦佩,并成为为学为师的楷模、典范。学生记者孙沁言孙景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博士点带头人,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93年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先后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译17种,其中《比较文学》、《简明比较文学》等,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及省、直辖市的社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完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教委科研项目7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文论、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在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