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这些提案建议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12-06浏览次数:346

        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标题:强国有我 奋斗有我|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这些提案建议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

        记者: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是城市软实力的内核所在。今年6月,上海公布《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


        本周将召开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大会征集到的代表提案中不少关注了“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议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提出开展“青春看上海”系列文化活动,学生代表的建议切实也可行。


 参与红色寻访活动萌生提案想法 


        来上海求学一年多,上海师范大学研二学生徐小萌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不曾深入了解上海。今年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红色寻访系列活动,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三山会馆等,还撰写感悟。这次寻访让徐小萌了解了上海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感悟到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品格。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她和同学还通过学术研讨会爱上了上海的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


        如果能开设关于上海城市精神与品格的系列课程,让五湖四海的学子在行走上海时深入了解城市精神和品格,更好地了解、融入上海,将来建设上海,这样岂不是更好?想法成熟后,徐小萌在校团委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借助学代会平台,她带来了《关于上海城市精神与品格系列课程开发的提案》。徐小萌觉得,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城市品格的确立对于开设相关课程提出了迫切需要,高校也应通过推动课程为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城市品格提供智力支持。“在我们学校有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致力于都市文化研究的探索,我们也以‘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为提升上海城市精神与品格奉献智慧和力量,这些都是课程开设的基础。”



 看听读行,打造“行走上海”实践课程 


        “课程模块上可以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对于红色文化,徐小萌举例说,上海红色遗址和建筑是上海文化领域最具社会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部分,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领衔的团队不断考察上海还未被发现的红色建筑,倡导保护并用好红色遗址资源,为上海的红色基因和生命密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课程可以依托苏智良教授等专家智力成果和上海都市文化学术品牌,以上海建筑为载体进行深入探访,让红色历史可阅读。”


        那如何实施?提案中建议可以通过第一眼“看”上海、寻初心之地、遇见“老克勒”、“上海这座城”微课程、品上海“味道”来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徐小萌说,可带领课程参与者参观地标建筑、古镇建筑,“看”上海之最;通过国际音乐节“上海之春”来“听”沪剧、评弹、滑稽戏等;参观四行仓库、商务印书馆等“读”上海历史;“行”上海弄堂感受弄堂文化,触摸城市精神。


        “此外要推动高校建立课程资源库与师资资源库。”徐小萌说,教材编写是课程资源库的重要一方面,“有声读物”则是另一种形式的补充,“可将高校聚焦于本课程三大模块的话剧、微电影、音乐剧、沪剧、文学作品等编入‘有声书’行列,展现给更多同学。”而寻访感悟可与专业教学资源结合,“可以从课程中挑选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组建讲师团,通过爱心暑托班、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以微课程的形式将上海红色文化和发展故事讲给全国各地的孩子听”。


 高中生也提出开设“上海文化系列课程” 


        此次大会收到的提案中,一份由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学生王婉晶带来的《关于响应人民城市建设,在各校开设上海文化专题教育课程的提案》,为高中生发声:希望开设“上海文化系列课程”。


        二附中历来有走读文化,国庆期间举办了以“爱上海的理由”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王婉晶走访了鲁迅纪念馆。与同学交流时,丰富的研学成果展板让她意识到上海文化远比想象的丰富。而回归课程,她发现同学们对上海文化没有全面认识,“初中有乡土地理教材,但学校学习较为简略,课时少、多讲授、少实地探访。高中课程中穿插有关上海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钢铁工业的介绍,但比较碎片化,不深入”。


        花费两周时间,王婉晶和学校主席团成员进行调研并撰写提案。他们提出,针对已有的文化课程要完善、丰富、细化,编制上海学校“上海文化系列课程”大纲,鼓励学校开设基于校情、社情的上海文化系列课程,增设上海文化课程讲座,让学生成为上海文化的研习者和宣讲人,“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教育应融合每个人的体会,除了邀请专家讲、教师讲,学生也该讲,鼓励多方交流”。


        此外也可以开展全新文化课程模式,王婉晶提出,市级层面可开展“青春看上海”系列文化活动,还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上海文化场馆游览路线等与文化宣传相关作品。“增设上海文化课程,让我们了解上海文化,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感知城市温度与厚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上海公安学院的蔡以恒抓住了“海派文化”这一关键词,带来《关于推动新时代海派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提案》。在对110名入学前生源地为上海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海派文化”调研后发现,94.55%的人认为学习海派文化很有必要。因此蔡以恒建议将沪语教育和沪剧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优化文化产品生产模式,此外还可在社区建设红色文化驿站,让文化融入人民生活。


        链接地址: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这些提案建议打造“行走上海”系列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