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我校人文学院“走进社区开展‘让电瓶回家’计划”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4-22浏览次数:290


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对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号召,自2018年9月开始,我校人文学院学生开展了关于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旧电瓶)回收的社会调查。项目团队从政府、企业、居民三个维度出发,探索社会现行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路径的存在的问题,通过项目团队的走访与实践所得的结果,提出一条更加经济、环保和可行的绿色回收路径。目前,该项目已被新民晚报、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和“学习强国”app等平台报道。  

来源:青年报2019年4月16日05版

标题 :走进社区开展“让电瓶回家”计划

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电瓶车,使用的电瓶都有年限,那被回收的废旧电瓶去哪了?

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师范大学选拔赛上,“电瓶去哪了”项目组就将问题带到了现场。6名学生经过详实调研后,决定推进社区试点。这个月,他们就将走进闵行一小区,推进“让电瓶回家”计划。

据悉,此次选拔赛收到18个学院的781个项目,包括“电瓶去哪了”项目组在内的14个项目脱颖而出,将参加“挑战杯”市赛。

问题:旧电瓶去哪了?回收路径模糊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95后”大学生华旭晨是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二学生。在他身边,不少同学为了上课方便购入了电瓶车,除了考虑价格外,电瓶续航能力和使用年限也是不少同学的衡量标准。

华旭晨曾跟着同学为他的电瓶车换过一次电瓶,“那换下来的电瓶去哪里了呢?”华旭晨心中疑惑,询问了门店的工作人员,未料对方却避之不谈。

这名充满了环保热情的“95后”回学校后就去查阅了相关资料,他发现,目前具有较为成熟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电瓶种类是铅酸电瓶。铅酸电瓶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但同时铅酸电池业属于有色金属下游产业中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如果拆解不当或因人为损坏导致重金属铅和含铅酸液泄漏,则会对水体、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回收环节中,难免要对铅酸电瓶进行拆解,出现含铅的废水废渣,其强污染力和不可降解的特性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由于只有具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从事废铅酸电瓶收集、贮存和处置等经营活动,申请的门槛较高,使得市场上的废旧铅酸电瓶大部分是被个体工商户回收,主要流向非法的地下小冶炼厂。甚至有学者认为,正规渠道回收的废旧电瓶仅仅占20%。

华旭晨说:“目前文献中找到的关于废旧电瓶回收情况的数据都找不到出处和相关统计方法,缺少贴近市场现状的量化调查和研究,我想我可以成立项目组,丰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于是,六名学生组成了“电瓶去哪儿了”项目组,想用所掌握的调研知识技能,促进电瓶回收环境友好化。

  

项目组成员走访社区

调查:个体回收商户成为废旧电瓶回收主体

项目组成员走访了4位个体回收商户,进行一对一访谈,还对上海的一家废品集中站进行实地走访。让华旭晨惊讶的是,目前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的主体并不是正规的回收企业,而是个体回收商户,不少回收企业的废旧铅酸蓄电池都来自于个体回收商户的上交。

调研团队总结了废电瓶回收过程中的两条路径:第一条是由4S店和电瓶车门店在售新的过程中将旧电瓶一并回收,交由有合作关系的废电瓶暂存企业进行相关的转运处理;第二条是废旧电瓶被社会上流通的私人回收者回收,并转卖给不具备存储资质的废品集中站,废品集中站的老板雇请员工处理分类后统一卖给废电瓶处理企业。

华旭晨介绍,这二者的区别在于私人的回收处理无法确保其环保性,有可能会因价格区别而卖给没有资质的处理企业;而4S店和注册门店的回收因为有政府的监管,安全性更高。同时,私人回收的电瓶会经历多轮次的倒买倒卖,这也增加了废电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他们还向使用电瓶车的社区居民做了问卷调研,发现在选择电瓶处理的具体方式时,居民会优先考虑价格和便利程度这两个因素。“哪里回收费用高,哪个回收点离得近,居民便会以此选择处理的门店。”

  

项目组成员走进社区开设环保课堂

落地:走进社区开展“让电瓶回家”计划

居民既然有需求,何不从这一源头所在的社区入手解决问题?项目组成员想到,可以以社区为基点,搭建从社区到回收企业的“回收链”。一方面,让居民有正规的回收途径处理电瓶车废旧铅酸蓄电池,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电瓶车废旧铅酸蓄电池源。

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成员们联系到闵行区平吉一村的居委会,将“让电瓶回家”计划书带进了居民区。

目前,他们已经走进社区进行了一次有关环保课堂的宣讲,下周五将在社区内进行问卷调研,了解社区中拥有铅酸电瓶的居民的数量、在更换电瓶时面临的问题、居民对回收点的要求等。

小组成员窦心妤介绍,他们正考虑在小区合适的地点设置电瓶回收处,进行废旧电瓶回收,定期开展电瓶(回收)知识宣传,并在相关企业与小区间建立桥梁。“预计这个月底前可以开展回收工作了。”

在校园里,项目组还有后备力量——环保公益社团“池新社”。这一去年9月成立的新社团目前有32人。作为负责人的华旭晨介绍,社团除了向同学普及环保知识外,还会招募师范类专业等同学,带领他们走进社区,开展环保知识科普教育,“等我们走进社区的工作成体系后,会采用一位项目组成员带领2-3名社团成员的工作模式,在多个社区内同步试点‘让电瓶回家’计划。”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废旧铅酸蓄电池作为该条例规定的有毒有害垃圾,需要进行专门的集中、运输和回收处理。

小组成员很希望,通过他们的小小努力,能规范电瓶回收,为推动垃圾分类的细化实施而出力。

组员参与感受

华旭晨:做社会调研一定要迈开步子、深入实地,才能拿到最真实的数据,挖掘出社会问题的本源。在着手解决社会问题时更需学会多角度考量,才能制定出尽可能全面的解决方案。

窦心妤: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让更多人关注回收废旧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问题。我们也努力对原有的回收体系和路径进行优化,实现上海市回收的绿色化、规范化和环境友好化。

王倩茹:查阅文献和现有政策等相关资料,对丰富、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有很大作用。在完成报告和宣传文案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供稿、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相关报道网址:

青年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9-04/16/content_85911.html

新民晚报:http://newsxmwb.xinmin.cn/shenti/2019/04/10/31513450.html

中国新闻网:http://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19-04-15/550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