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通讯 2025年4月23日
标题:理论宣讲赋能未来思政课教师培育
理论宣讲赋能未来思政课教师培育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13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学院将其作为未来思政课教师培养的重要阵地,紧密围绕拓宽“大视野”、培育“大格局”、立足“大课堂”下功夫,切实优化未来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厚植未来思政课教师家国情怀。自成立以来,宣讲团行走2.5万余公里,完成3.3万人次理论宣讲,用“青言青语”传递精神力量;同时,为全国大中小学输送了近650名思政课教师。
宣讲团先后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高校活力社团”等荣誉;以宣讲团各项实践项目为基础申报的作品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二等奖1项,“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团队成员获得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上海大学生理论微宣讲、微团课比赛一、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拓宽“大视野”,
切实优化未来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
为帮助学生“原汁原味、原貌原样”读《共产党宣言》等经典原著,夯实理论之基,“实学文本,以点切入”讲好理论,学院为宣讲团配备了涵盖马克思主义、党史、课程教学等领域专家构成的教师指导团队,邀请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家进行“四史”教育专题辅导,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少将、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等开展集体备课指导;邀请专家、教授等为宣讲团成员进行理论指导和教学指导;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校友李君如教授与宣讲团成员面对面分享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全、讲准、讲透,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宣讲团连续十余年精心打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与上海”“中国共青团与上海”“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系列专题课程数百门。
培育“大格局”,
不断厚植未来思政课教师家国情怀
近年来,宣讲团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先后开展“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红色实践课堂,在安徽小岗村、深圳、珠海和上海浦东等地,致敬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开展“壮丽七十年 再走长征路”红色实践课堂,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苏维埃红色政权摇篮瑞金等地,讲好新中国70年故事;开展“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时代”红色实践课堂,瞻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抗日人民英雄纪念馆等,筑牢未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根基。
宣讲团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开展“中国共产党与上海的百年巨变——追寻党的百年道路”红色大寻访活动,探寻中国共产党与上海百年巨变的密码,并将其作为塑造未来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教育资源。此外,宣讲团奔赴北京、延安、遵义开展实践课堂,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将其内化为下一阶段的宝贵教学资源。
立足“大课堂”,
大力提升未来思政课教师育人成效
宣讲团不断尝试,打破“讲师讲,群众听”的传统宣讲模式,用“快闪+朗读”的模式,在北京天安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深圳开发区、香港机场等地以“闪读”的形式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宣讲团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用“青言青语”进行传播。
宣讲团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成果以“云享读”的形式进行分享,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成果以“云诵读”的形式进行呈现,将结合时政热点打磨的宣讲课程以“云课程”的形式进行传播。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宣讲团自主研发配套党史学习教具“党史百事通”,增强了理论宣讲的趣味性、体验性与互动性;2023年3月,宣讲团自主研发“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课程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社科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发布。近年来,宣讲团接力上海市爱心寒、暑托班服务,连续3年开发寒、暑托班第一课,扣好孩子们假期的“第一粒扣子”。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u-3grqciHZz3p_EnKm-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