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项目获奉贤区十大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优秀奖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5-14浏览次数:14

513日,奉贤区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嘉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与个人。会上,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徐晨曦副教授团队完成的“菠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育种技术研究”项目,凭借其在前沿育种领域的显著突破与应用成效,荣获“2025年奉贤区十大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优秀奖”。

徐晨曦团队长期致力于攻克我国菠菜产业面临的种质资源同质化、育种核心技术滞后等关键瓶颈。自2013年始,团队潜心钻研,在菠菜种质资源挖掘、基因组学解析及高效育种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团队不仅系统收集、精准鉴定了逾千份菠菜种质资源,构建了国内领先的菠菜核心种质资源库,为优异基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菠菜参考基因组的精细图谱绘制,并搭建了首个菠菜基因组数据库平台,成功发掘并验证了调控耐热性、草酸含量等关键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尤为重要的是,团队创新性地整合了雌性系选育与现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构建了高效、精准的菠菜杂交育种新体系,显著缩短了育种周期,提升了新品种选育效率。基于上述系统性研究,团队已成功选育出“沪菠”系列等9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菠菜新品种,这些品种兼具高抗病性、耐热性及优良商品性,已在我国多个主产区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6.9万余亩次,新增经济效益显著,有力推动了区域乃至全国菠菜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该系列成果曾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次再获殊荣,充分彰显了其持续的科技创新力与产业引领价值。特别是在对接奉贤区及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机器换人”发展战略中,团队选育的“沪菠5号”“沪菠10号”等品种,因其高度适宜机械化联合采收的特性,已在奉贤区规模化推广,为提升区域菠菜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会后,徐晨曦表示:“这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团队成员十余年来在菠菜育种科研道路上的默默耕耘与协同攻关,更离不开学校、学院对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的长期支持与悉心指导。能够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为奉贤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我们将继续聚焦农业科技前沿,力争培育出更多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不辜负这份肯定与期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再添新绩。”

徐晨曦团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科研人员矢志创新、锐意进取的智慧结晶,亦是我校在植物科学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深厚学术积淀与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此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对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方向的长期坚持与资源倾斜,为科研人员潜心致研、勇攀科学高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坚实的保障条件。校工会在此次项目申报过程中亦给予了悉心指导与高效组织协调,为项目成果的顺利举荐和广泛认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徐晨曦团队科研攻关精神的高度肯定,也是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有力证明。


(供稿、摄影: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