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通讯 | 冯翔: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0


编者的话  上海市旅游发展大会近日举行。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2024年全市旅游数据: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972.6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10.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5761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市营业性演出5.7万场、门票收入51.7亿元,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全市签约重大文旅项目20个,总金额近450亿元。上海正在用好优势资源、推动转型发展、完善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此前,市政府制定印发的《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发挥都市资源优势,开发全域多元特色大产品;发挥现代化发展优势,打造开放创新支柱大产业;发挥文化高地优势,推进文化旅游科技大融合;发挥精细化管理优势,做优品质高效安全大服务;发挥媒体资源汇聚优势,实施城市立体精准大宣推;发挥战略链接优势,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大联动等六方面21条措施。

本刊围绕上海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联合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推出一组专家文章,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对标世界一流,

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上海是中国旅游现代化的先行地,不仅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更是旅游体制改革与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当前,旅游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跃升”、从“项目拉动”向“体验驱动”转型升级,强化“文化+”“科技+”“生态+”融合发展。围绕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目标,上海应对标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坚持“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定位,推进“一江一河”等地标提质,构建“1+3+X”产业格局,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顺应趋势,

把握都市型旅游发展新方向


在旅游复苏的背景下,全球都市旅游正进入产品重构和价值重估的深水区。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等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纷纷以“都市旅游的回归”为导向,强调从“数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从“传统观光”转向“生活方式”体验,推动旅游从“看城市”走向“懂城市”。上海应紧跟国际趋势,着力打造Citywalk、都市慢行系统、文化沉浸线路等新型旅游方式,鼓励以“真实生活”“情感链接”为核心的产品再造。

在产品营销上,上海应主动贴近国际主流平台偏好,强化TikTok、Instagram等数字平台上的短视频传播能力,以小话题撬动大流量。例如,通过短视频展示上海的弄堂文化、石库门建筑、外滩夜景等特色景观,吸引国际游客的关注。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应注重激发游客的内在共鸣,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共鸣”,从“游客视角”转向“旅行者思维”,让游客真正融入上海的城市生活、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


多维赋能,

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旅游产品矩阵


“一江一河”是承载着上海城市文旅品牌的主骨架,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名片的重要支点。借鉴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等国际滨水旅游发展的经验,上海应从“水上交通+岸线景观+夜间灯光+艺术装置+主题叙事”五位一体出发,构建独具文化深度与城市精神的“滨水旅游整体产品矩阵”。

具体而言,上海可以开发高品质水上游览服务,推出多语种导览系统与“随上随下”游船模式,让游客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上感受城市的独特韵味;布局城市漫步、慢跑、骑行系统,打造滨水慢行线路;推动滨水灯光秀、公共艺术装置、夜间经济节点建设,形成“水陆一体、日夜联动、文体旅商融合”的滨水空间新标杆。比如,通过灯光秀展示上海的历史变迁和现代风貌,通过艺术装置展现城市的创新活力和文化内涵。


产品迭代,

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都市旅游矩阵


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已纷纷推出“15分钟旅游圈”“城市博物馆网络”“研学旅行菜单”“城市健康天堂”等标志性文旅产品。巴黎依托地铁网构建主题线路,东京开发巷道艺术地标,柏林聚焦未来城市体验,新加坡推动城市全域艺术化。上海应从构建“日常即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推动文旅深度嵌入城市空间,构建以“生活即旅游、城市即景区”为核心的都市慢旅游体系。

上海可借鉴上述四个城市的做法,通过发展Citywalk、特色市集和社区文创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上海的市井文化和创新活力。同时,推动“非旅游资源+旅游功能”深度融合,持续丰富旅游内涵、创新运营机制,形成一批以文娱IP为支点、节事活动为节点、产品体系为支撑的可持续旅游消费系统。


构建平台,

完善城市文旅内容生态体系


在社交媒体和内容为王的时代,纽约、新加坡等城市已从“建景点”转向“搭平台、强内容”,通过内容创作者社群、旅游内容孵化器等渠道激活城市表达力,提升文化话语权。上海应以“内容驱动”理念为引领,构建“上海故事全球表达平台”,组建内容创作者联盟,孵化一批具有国际传播力的“城市代表性场景”“城市旅游叙事IP”。

上海可以鼓励外籍人士、在沪留学生等参与城市内容共创,用真实的“他者视角”讲好“上海故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上海的多元文化和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的关注。同时,上海可以参考巴黎等城市的经验,设立“欢迎城市实验室”,打造全球文旅初创企业孵化器,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作者冯翔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文旅数字科技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川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X-2-i96vgPbbaPWbGgZR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