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上海市旅游发展大会近日举行。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2024年全市旅游数据: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972.6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10.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5761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市营业性演出5.7万场、门票收入51.7亿元,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全市签约重大文旅项目20个,总金额近450亿元。上海正在用好优势资源、推动转型发展、完善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此前,市政府制定印发的《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发挥都市资源优势,开发全域多元特色大产品;发挥现代化发展优势,打造开放创新支柱大产业;发挥文化高地优势,推进文化旅游科技大融合;发挥精细化管理优势,做优品质高效安全大服务;发挥媒体资源汇聚优势,实施城市立体精准大宣推;发挥战略链接优势,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大联动等六方面21条措施。
本刊围绕上海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联合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推出一组专家文章,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跨界重构驱动多维融合,
提升文旅消费生态能级
围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上海持续打响“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IP,不断升级“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都市旅游首选。为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正努力推动形成“处处可沉浸、时时能体验、人人愿参与”的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起“主客共享、全时全景”的文旅消费新生态,全力推进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跨界协作,构建产业共生新业态
跨界协作是建立文商旅体、节展赛会常态化联动机制,实现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纵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其景区景点、主题乐园、博物馆、邮轮、演唱会、体育赛事、展会以及商业企业之间共享客源、跨界联动宣推已成主流趋势。上海应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市场、基础设施以及国际化水平方面的优势,构建起“文化为魂、商业为基、旅游为体、体育为脉、会展为媒”的融合发展生态。
具体而言,组建上海文旅商体展联盟,推动不同行业协会间的合作,实现文博场馆、核心商圈、景区景点、体育赛事、节展演出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客源共享。借助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等国际顶级赛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整合上海旅游节、上海时装周、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活动资源,对接“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建设成果,拓宽上海客源结构,扩大客源范围,探索实现资源共享、宣传共推,打造“赛事+演出+景区”“赛事+展览+购物”“演出+酒店+商务”等复合型旅游新业态。
要素重构,释放资源叠加新潜能
要素重构是优化时空要素配置,进一步提升资源附加值、延长消费链的必要手段。借鉴纽约时代广场、东京涩谷十字路口周边商圈的打造方式,在针对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徐家汇、北外滩等八大重点商圈的打造中,因地制宜地引入沉浸式戏剧、体育赛事直播、艺术展览、流行文化等多元复合元素,通过跨界联动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差异明显的上海城市旅游新名片和新地标。
借鉴伦敦南岸艺术区泰特现代美术馆、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与滨江市集的时空嵌套,以及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参观+演出+美食”的发展经验,上海可进一步整合丰富“一江一河”夜游、演艺新空间剧目、BFC外滩枫径夜市、博物馆奇妙夜等夜间项目,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夜间演出和活动,开发“全时”旅游产品,将游客的日间文旅消费与夜间的休闲娱乐消费串联起来,形成“白天游览+夜晚娱乐”的全时消费闭环。此外,还可推行“博物馆票根换购商圈折扣”“赛事门票兑换景区门票”等叠加模式,打通文旅与商业消费闭环。通过引入小众艺术空间、潮牌买手店等方式,重点围绕一些网红街区培育后街经济,打造“主街引流、后街留客”的全时段消费生态。
创新驱动,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是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为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上海应从传统的“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跃迁,推动文旅消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借助热点赛事或演出,设计主题化产品矩阵。比如,结合F1中国大奖赛推出“速度与激情”体验周,联动汽车博物馆折扣优惠、汽车品牌试驾、电竞模拟体验、高端餐饮快闪等。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比如,“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大IP可与游戏公司合作,联名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的上海样本,授权将“建筑可阅读”中的各类著名建筑嵌入原创游戏场景,并以游戏剧情介绍上海美食、文化活动,激活文旅IP流量。
同时,推动形成线上寻宝积分、线下实地打卡奖励,同期通过开发“建筑可阅读”潮玩盲盒、孵化上海文旅IP谷子、打造IP主题酒店、举办主题快闪等方式,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和体验,从而形成“种草—打卡—分享”的良性循环,提升上海文旅消费的活跃度,培育上海文旅消费新动能。
(作者陶力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吴培培为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07LO_JZ13pZviEBkfdn3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