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 强化融入 八位专家深入二级单位开展理论宣讲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6-21浏览次数:201


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理论宣传团的宣传教育作用,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6月,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宣讲团成员石书臣、周书俊、苏智良、赵银亮、王正平、陈昌来、何云峰、刘江会八位专家相继深入体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接待服务中心、继续教育学院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宣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和领会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马院专家示范先行,理论阐释深入浅出

6月12日和6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石书臣教授、周书俊教授分别为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作理论宣讲。

石书臣教授以“新时代与新征程”为题,从新时代与新征程的深刻内涵展开,指出新时代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时间性概念与意义性概念相统一的综合性概念;新时代不是历史上的分期,更不是世界意义上的新时代,而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石书臣教授以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坚定前行的思想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领航作用。

周书俊教授以“党的政治建设与‘两个维护’”为题,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方面生动地为大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繁荣富强的艰辛路程。周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以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学院学科特点,理论引领专业发展

6月5日和6月12日,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智良教授、哲学与法政学院赵银亮教授、哲学与法政学院王正平教授紧紧围绕学院学科特点,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外国语学院全体教职工和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全院教职工作理论宣讲。

苏智良教授以“不忘初心 讲好上海红色故事”为题,围绕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用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史实资料,呈现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他指出,上海这座城市在思想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利用好上海红色资源,讲述好上海红色故事,可以让思政课堂更加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和教学的亲和力。他建议,思政课教师只有扎实近代史和上海史基础,理论层次深讲红色故事底气才足;要加强红色文化研究的独创性,不断挖掘上海新的红色故事;要选择利用红色资源讲好故事的方向作为重点突破,创建自身特色;要做到史论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赵银亮教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题,首先提出大国外交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观点,着重分析中美关系的实质和中国大国外交所面临的几大挑战,他指出,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定力,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事业中继续发挥汇聚东西,沟通中外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与国家站在一起;要注重战略灵活性,突出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和引领。

王正平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义及其生态哲学意蕴”为题,首先从习近平生态文明的讲话精神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生态文明意识觉醒的过程,并重点分析讲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外生态哲学基础。他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智慧、现代生态环境价值理念、当代环境哲学等,讲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王正平教授提出,作为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教师,更要有着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世界观,注重理论武装,理论先行,像大山一样地思考,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结合工作思想实际,理论宣讲释疑解惑

6月12日、6月17日、6月19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昌来教授、期刊社社长何云峰教授、商学院刘江会教授结合二级单位工作、思想实际,分别为对外汉语全体党员教师、接待服务中心全体教职员工和继续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作理论宣讲。

陈昌来教授以“大学之道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为题,首先围绕“为何建”和“如何建”高水平大学两个问题与党员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随着国家日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学校发展应当有新的定位和新的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学校要坚持正确方向,牢记立德树人目标,时刻确保大学事业发展与党的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行。学院教师应当在坚持思想正确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牢记“修身齐家治天下”的使命,致力于学术探索,倾心于教育教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人才。

何云峰教授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题,从“民生三感”切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决心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社会治理的深刻意义,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远景勾画。讲座后,接待服务中心职工纷纷表示,通过何教授“接地气”的宣讲,进一步理解了党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远景。接待服务中心将围绕学校事业发展,将提升学校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服务目标,为学校教学科研事业提供接待服务保障。

刘江会教授以“‘一带一路’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双轮驱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宗旨、意义,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贡献与进展,解读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对“一带一路”合作理念的丰富和扩展。他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核心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核心理念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互学互鉴,中国希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他认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脉相承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提出新的亚洲文明观,是为了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供稿、摄影:宣传部、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