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新晋中科院院士,加盟地方高校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8-31浏览次数:132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8月31日

标题:新晋中科院院士,加盟地方高校


8月25日,上海师范大学举行“院士工作站”揭牌暨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生才聘任仪式。据悉,这是上海师范大学首个院士工作站,具有里程碑意义。

史生才院士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家南极太赫兹战略计划的总负责人、国际顶尖的亚毫米天文和技术专家。史生才院士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的工作站,不仅将推动学校本身天文学科的发展,推动长三角协作和上海科创建设,而且对我国整个亚毫米天文和探测领域的全面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

出席本次揭牌和聘任仪式的来宾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李婧,中电集团第五十研究所太赫兹中心主任王晓东,徐汇区科协副主席宋伟。揭牌和聘任仪式由校长袁雯主持,校党委书记林在勇,副校长李晔,人事处、科技处、财务处、资产处、数理学院负责人和相关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林在勇在致辞中向到来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感谢史生才院士对学校天文学科工作一贯的支持;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杜伟杰做了上海师范大学天文学科发展的简介。两位院士和与会的相关领导共同为院士工作站揭牌,袁雯为史生才院士颁发聘书。孙真荣代表教委对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理工科特别是天文学科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期待上师大天文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好。马兴发代表上海市科协向上海师范大学成功获批院士工作站表示祝贺,特别强调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第一个设立院士工作站的地方高校,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由外地院士来上海设立的院士工作站。

“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院士代表我国天文届致辞,指出目前亚毫米波天文的国际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我国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亚毫米波望远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亚毫米波探测器。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势下,上海师范大学抓住了机遇,在竞争中破局,成功开展LCT国际合作望远镜项目,受到国内外天文界的瞩目。院士工作站的设立使得上海师范大学更深地融入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

揭牌和聘任仪式后结束后,史生才院士向老师和学生们做了“超导探测和太赫兹天文”的报告。

史生才简历

史生才,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现任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任。

史生才198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8年获得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博士学位。他是1998年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财政部“国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与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201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史生才研究员主要从事太赫兹波段高灵敏度超导探测器的器件物理、技术与应用研究,带领团队在其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贡献,主要包括:1)提出双子与分布式超导隧道结阵列结构,解决了超导隧道结量子混频关键问题;发展无调谐模式超导隧道结混频器技术,为在干涉阵等复杂系统中应用奠定了基础;突破氮化铌高能隙超导隧道结混频器技术,为我国开展空间太赫兹天文观测奠定了基础。2)提出超导微桥首个频率相关非平衡态热点模型,成功研制了国际最高灵敏度及最高频率超导热电子混频器;突破国际新兴的超导动态电感探测器和相变边缘探测器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例千像素以上太赫兹超导相机系统。3)研制的超导探测器成功应用于我国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国际天文大科学装置ALMA和SMA等,并将在我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上实现应用,支撑并推动了我国太赫兹天文学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68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