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7月23日
标题:暑假里,这些“不回老家”留在上海的大学生们在干啥?
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李蕾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两个月的暑假是一个可以放飞自我的悠长假期。但总有那么一些高校学子,由于种种原因,选择“放假不回老家”。 那这些“00后”今年留在上海干些啥呢?有人在车间做蓝领,有人去企业修课程,还有人进城下乡志愿服务——这个暑期,变成了他们实习、实操、实践的黄金期。
【做公益实践,助老也助残】
学以致用,用在实践。暑假里,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做公益,志愿服务,助老助残。在浦东碧云颐养院,记者听到“高血糖能不能吃香蕉?”“明天浦东会不会下雨?”“帮我生成一张适合画在扇面上的国画”等指令,在老人们的口中此起彼伏。而为防范风险,大学生志愿者还重点教授老年人识别AI合成内容与真实影像的区别,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爱,在您身边”公益老人陪伴志愿活动中,这些心理学专业师生创新性地将团体心理辅导与AI沉浸式体验工坊相结合,打造出“数字反哺”“智慧关爱”的助老模式。“其实,我们不是在教技术,而是在重建信心。”活动设计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蔡丹教授说。
按照“三阶教学法”,志愿者先通过“反口令游戏”“摇摆时钟”等心理互动建立信任,再一对一帮助老年人下载使用AI工具,尝试绘画、合成歌声、制作视频等不同功能,最后鼓励老人自主创作、相互协助。这正好对接《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中提出的“暖心陪伴行动”“推动科技手段在心理慰藉中的应用”等要求。其背后,有一系列心理学理论支撑,包括社会支持理论、终身学习与脑科学理论、自我效能感重要性、同伴影响与互助效应等等。
“豆包,我想看看桂林的山水。”80岁退休教师陶阿婆对着手机轻声说道。几秒钟后,屏幕上便呈现出漓江的旖旎风光。“蛮有劲的!这张和我儿子在桂林拍的一模一样!”74岁的庄阿姨开心地一把拉住大学生志愿者的手,连连感叹“人工智能真好”。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杜瑾表示:“这种‘心理筑基+科技赋能’的模式,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这套“AI沉浸式体验工坊+团体心理辅导”的智慧关爱方案将推广至全市22家养老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5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