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际金融史工作坊暨《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9-27浏览次数: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年9月27日

标题:国际金融史工作坊暨《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记者:查建国 陈炼


关键词:《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

打印推荐

内容摘要:

关键词:《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

作者简介:


 《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封面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9月17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金融史工作坊暨《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新书发布会在沪召开。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曹建,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系教授陈恒,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董丽敏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徐茂明教授分别致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苏智良主持新书发布会。

国际金融史工作坊暨《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新书发布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将历史资料与金融理论相结合  

  曹建表示,《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这部著作的资料详实、研究深入,在方法上较为创新,结论也较为全面,书中论述较为有力。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掌握的原始档案资料较为丰富,在资料论据方面也做得较为深入,为我们较为清晰展现了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面向,为我们分析了外资银行的组织依据,包括它的管理形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同时也梳理了包括资本力量和社会发展、国家权力的关系,为读者基本理清了金融与实业一系列重大问题,书写出外资银行在华百年兴衰史。

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曹建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陈恒提出,跨学科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学相对较弱,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召开,师生能把握机会,开拓思路以思考未来的学科发展,为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希望像宋佩玉教授这样的学者越来越多,助力学校历史系实现更好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系教授陈恒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董丽敏认为,本书体现了一定的学术高度和学术厚度,是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这几年上海师范大学在重大项目方面有了一些进展,历史系的成绩尤其突出,做好项目支持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都能来指导并支持项目开展,争取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她还在发言中对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表示了致敬。

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董丽敏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徐茂明表示,经济史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比较重要的传统,通过新老学者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国近代史、经济史领域的研究会继续发扬光大。希望宋佩玉教授不仅是研究金融史,还可以以金融为支撑扩展,不断丰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的相关内容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徐茂明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宋佩玉表示,近代中国的外资银行是指以完全或部分外国资本在中国境内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一般意义的外资银行和中外合办银行。外资银行在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的复杂而重要的地位,引发若干关于外资银行的经济作用、政治作用等问题的探讨。本著即尝试将历史资料与金融理论相结合,以银行相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探讨“外资银行作为新式现代金融机构,探究其功效若何?”“其于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角色若何?”等重要问题。为了真实再现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发展、演变,在研究思路上,书中力图摆脱单纯就某一方面进行探讨的旧模式,阐释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楔入、发展、衰亡的整体过程,并通过与华资金融机构所占市场份额的动态比较,能够更为深入了解其在华兴衰的整体状况。

《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宋佩玉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苏智良主持新书发布会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跨学科研究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主持国际金融史工作坊。来自河北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西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市档案馆等高校和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与分享。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主持国际金融史工作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与会专家表示,国际金融史实际上就是金融全球化的历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在意大利的银行、保险业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自由金融市场得以形成。随之,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为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产生打下坚实基础。时至今日,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实践的深入形塑了现代世界的样貌,推动全球经济的拓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福祉,与此相伴而行的,还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泡沫经济的波浪,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困扰。

参加国际金融史工作坊暨《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新书发布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作为中西经济交流融通的桥梁,外资金融机构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政治意义值得关注。与会专家提出,此次工作坊以《中国外资银行百年史(1845-1949)》为切入点,将视线聚焦于中国一步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过程。随着原始档案资料的不断发掘,以往雾里看花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在轮廓、关系网络、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现在逐渐清晰起来。更深层次的国际金融监管问题亦渐入视野,国际化运营与国家性活动、资本力量与国家权力、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央行等基本关系,以及金融与实业、分业与混业等重大问题,亦有望进一步厘清。“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问题总是不断出现,需要有相应的理论话语体系,旨在看得见,读得懂,找得到良方。

  负责老师表示,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针对国际金融史的演进与发展发表真知灼见,让观点碰撞所产生的思想火花,恰能展现历史学和金融学视野下国际金融史的独特魅力。据悉,上海师范大学拥有较为完备的中国金融史、世界经济史和经济学、金融学的学科体系,并希望通过这次工作坊,能够推动相关学者进行跨学科研究,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zx/bwyc/202209/t20220927_55430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