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报网:推动非遗传承 弘扬工匠精神 ——上海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7-11-29浏览次数:335

来源:社会科学报网 2017年11月29日

标题:推动非遗传承  弘扬工匠精神 ——上海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  


WDCM上传图片

  11月28日,一场气势恢宏的“鼓舞京韵”拉开了以“推动非遗传承  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开幕式的序幕。此次开幕式暨首场主题活动“海派面塑——指尖上的舞蹈”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球类馆举行。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非遗传承人易筋经引导法和古琴演出为观众描绘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迷人风采。另有近40名强记博闻、聪明智慧、心灵手巧,极富工匠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展表演,在上海高校校园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今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也出台相应的贯彻落实文件,提出了上海要加强非遗活态保护;根据中央和地方工作部署,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不仅将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工作项目列入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且在草拟两委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方案中,将其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予以贯彻落实。

WDCM上传图片

  校园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大师生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力军。上海市“非遗进校园”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六进”机制,以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非遗”在学校落地生根。2011年,教育部在全国评选出449所学校作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上海就有15家学校入选。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73所“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和18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校外实践基地。今年是“非遗进高校”的第4个年头,共计开展了27场次主题进校园活动。以上海师范大学为典型代表,连续3年承接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并有效协助相关单位统筹开展全市“非遗进高校”工作,还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以《非遗传承研究》和《上海市中小学生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等刊物为载体,孵化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社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后可以落地生根,接续传承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据悉,本次活动是《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和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近年本市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为进一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推广方面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是本市在非遗保护、发展与传承方面所做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实现了高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其实,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一段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的鲜活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权利、有义务迈过非遗的大门,走进历史、触摸传统中国的精巧模样,亲之信之,近之爱之。

  为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增强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发挥高校在非遗保护、发展和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经精心设计和策划,本次系列活动将推出海派面塑、古船模型、传统戏剧、海派剪纸、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笔墨文化等多个主题包,通过展示、讲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陆续在本市11所高校进行系列巡回展示,让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体验、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文脉得以更好地传播和继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WDCM上传图片

附件1:2017年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内容

  经过主办方精心策划,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主题活动将于近期在本市11所高校陆续呈现,包括:

(一)海派面塑——指尖上的舞蹈 (首场)

  以展览的形式展示上海面人赵的传承作品,并穿插现场表演及观众互动等。

(二)衣冠王国——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通过现场展示、展览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上海女性引以为豪的代表性服饰——“海派旗袍”,为师生们详细介绍旗袍的历史变迁和制作技艺。

(三)笔香墨韵——绵延不断的人文情怀

  举办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本市两大国家级笔墨非遗项目的精品实物展;开展中国笔墨文化讲座等。

(四)上海绒绣——非遗手艺跨界时尚

  现场展示非遗传承人的绒绣精品,传承人现场演示绒绣技法,介绍绒绣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绒绣的主要技法,指导现场学生完成一幅绒绣作品。

(五)珠心算——古老珠算薪火相传

  中国珠算在2013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中国珠算的文化发展脉络与世界影响,并现场表演,观众互动。

(六)古船模型制作技艺——海上丝绸之路

  现场展示精致的古船模型,并介绍中国水运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不同的船舶及特点。

(七)粉墨登场——魅力无穷的传统戏剧

  以京、昆等传统戏剧折子戏进行现场表演;举行传统戏剧的历史、文化、服饰、道具的图片和实物展;开展传统戏剧艺术精彩互动讲座并穿插各类动作、服饰、唱腔介绍等。

(八)中国印刷史的“活化石”——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

  现场展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朵云轩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木版水印作品,为人们学习、欣赏和收藏各朝各代的佳作提供了机会,起到了其他印刷品所不可替代的表达和流传作用,有着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九)江南丝竹——上海民间音乐会

  2006年5月,江南丝竹被国务院公布为上海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江南丝竹是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其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繁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水井之处必有丝竹之声”。传承人进行现场表演,并介绍江南丝竹在上海的传承发展。

(十)海派剪纸——玲珑剔透见匠心 

  采取展演、展览与讲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海派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并和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展览将呈现各位名家的剪纸作品展,共同呈现海派剪纸的风貌;讲座将介绍中国剪纸文化的沿革、分类、用途、意义及主要流派等。

附件2: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高校汇总

WDCM上传图片

链接地址:http://www.shekebao.com.cn/shekebao/n440/n448/u1ai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