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纵横:《“丰子恺漫画”钢琴组曲 琴瑟和鸣》音乐会举办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8-16浏览次数:212

来源:文化纵横 2019年8月16日

标题:《“丰子恺漫画”钢琴组曲 琴瑟和鸣》音乐会举办


8月16日晚,《“丰子恺漫画”钢琴组曲&琴瑟和鸣》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观众主要由“丰子恺迷”“古琴琴友”“汉字艺术爱好者”等组成。高雅悦耳的作品、高质量的演奏和高素质的观众,形成了音乐会最佳“三高”组合,音乐会现场也呈现出极为难得的“沉浸式”演出效果,音乐入耳、入心、入魂,观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接近两小时的音乐会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依然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之中激动、感动、不能自已。


音乐会由三部分组成,“丰子恺漫画”音乐、琴瑟音乐、汉字音乐。将其组合在一起原因有二:“同”与“异”。“同”是共同的中华文化内容与民族纯五度复合和声技法;“异”是时代、情感差异,三个内容分别为中国古代、当代与民国时期;表现文人、大众与儿童的情感。因同则融,血脉贯通;因异则趣,相映生辉。

“琴瑟和鸣”最早见于《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016年郭家庙墓地出土的琴、瑟比曾侯乙十弦琴早约300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和鸣”。 《礼记》中“士无故不撤琴瑟。”《左传》中“君子之近琴瑟。”琴瑟合称常喻以和谐之意,表达夫妻感情和睦、朋友情谊深厚。唐《因话录》载:“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筝兴瑟亡的主要原因是俗乐兴起而雅乐式微。恢复琴瑟和鸣是为了恢复上古中华传统文化记忆,当学生读到《诗经》第一篇《关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能听到真正的琴瑟和鸣之乐。

《神人畅》是唐代以前仅两首记载下来以“畅”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表达了尧祭祀之时弹琴,奇妙琴声感动上天,使天神降临,与人们欢乐歌舞,共庆盛典。《渔樵问答》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现于指下。《普庵咒》犹如天人相互交融,听之如同深刹钟磬齐鸣,令人自然进入祥和肃穆、清净空明的境界。《扊扅歌》表现了百里奚在楚为人牧牛,秦缪公闻其贤,以五羊之皮赎之,擢为秦相。其故妻为佣于相府,堂上作乐,妇自言知音,因援琴抚弦而歌。《卿云歌》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二次创作的原则是绝不破坏原曲的风格和意境,这需要作曲家与琴家的亲密配合,如琴瑟友之。

《汉字“心”之音》的创作初衷是表现当代大众的情感心声,因作曲家魏扬的专业为歌剧作曲,擅长乐队写作,但好的乐队演奏可遇不可求,所以先用钢琴代替乐队演奏,等合适的机会再配器交给优秀的指挥和乐队。《汉字“心”之音》表现成年人的“心景”与“童心”,而《赤子之心——丰子恺儿童漫画音乐集》表现儿童的“童心”。

《丰子恺儿童漫画音乐集》创作初衷是感动,2018年1月,儿子放寒假,扛回来一箱书,是学校的寒假作业,我自诩看遍古今中外名著,要将学校布置的书“检查”一遍,翻看到《丰子恺散文集》时一口气读完,随后几天又反复把玩,爱不释手,决定写一套作品表现心中的感动之情。在漫画的选择上排除了带有宗教色彩的作品。

三套作品在技法上选择源自唐朝“合竹”和声的纯五度复合和声体系,是为了完全排除西洋和声技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建立民族和声学进行创作上的探索。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琴瑟和鸣”表现雅乐文化,文人风骨;钢琴表现俗乐文化,大众情趣。通过这次演出,希望使普通观众听到中国人也有喜怒哀乐深沉复杂的情感。


连接地址: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6563561/rmh656356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