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时值上海师范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一场充满墨香古韵的“书藏有象 雕版刷印”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校图书馆成功举办。活动由图书馆与校少数民族联合会联合主办,吸引了校内师生及上海市多家古籍保护单位的专业人士踊跃参与,大家在亲手实践中共同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书藏有象”主题活动是图书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依托丰富馆藏资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氛围的系列举措之一。

作为“书藏有象”古籍活化主题系列活动的年度第三场,本次活动实现从庋藏到活化的创新突破。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所有雕版均以馆藏珍贵古籍为底本,并首次实现两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跨界合作,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城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徐华兵负责雕版制作,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印版画”代表性传承人姚美凤指导刷印技艺。图书馆特藏保护与研究中心历时近四个月的精心筹备,将静态的馆藏文献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动态文化体验,真正让古籍走出库房,走进师生。

活动在宋雪春副研究馆员的导览中拉开序幕,精彩的解读带领校内外师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古籍并亲手操作雕版印刷。在姚美凤的悉心指导下,各族师生们饶有兴致地体验上墨、铺纸、刷印等传统工艺流程。方寸之间的雕版,不仅印出文字图案,更印出对千年文明的敬畏与连接。


上海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邢海燕现场感言:“大家通过亲手刷印文献,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产生了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体现在各民族师生之间,更体现在与千年文明的对话中。”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吕晓闽在活动中高度评价了本次尝试:“通过亲手刷印,参与者能直观感受古籍版式之美与传统技艺之精,有效打破了古籍的‘高冷’印象。”这场活动不仅是非遗技艺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从现场参与者的热情和专注中,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生根发芽的希望。

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始终致力于探索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路径。图书馆党委书记曹鹏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家园。图书馆经过精心策划推出“雕版刷印”体验活动,将古籍活化与非遗项目相结合,让师生近距离触摸、感受、了解、喜爱中华文明的瑰宝,是非常有意义的。未来图书馆将继续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书藏有象”系列推出更多如传拓技艺、古籍修复等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让图书馆的古籍和古籍里的文字重新散发出活力,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和努力。

(供稿、摄影: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