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当非遗变身“国潮”,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这样交汇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1-22浏览次数:115

来源:东方网 2022年11月22日

标题:当非遗变身“国潮”,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这样交汇

记者:傅文婧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1月22日报道: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引领潮流的时尚先锋。2022非遗国潮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瑞典、法国、西班牙、泰国和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非遗国潮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进行了探讨交流。会议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及四行天地·文创新岸共同主办。

本次学术研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非遗国潮的概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接现代生活,参与并引领国潮发展。非遗国潮概念的提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保护提供了全新范式。

非遗自带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身份认同感,作为本土文化中最被认可的因素与国潮的结合,既是古老的文明在当下的新生,也是年轻群体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会议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基础上,探索非遗国潮在生产、传播和消费领域中的新思路、新机遇和新战略。

主旨发言中,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副校长Joy Zhu教授表示,非遗国潮中的动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艘装载着时代审美与先进技术驶向市场海洋的巨轮,是中国青年文化先锋力量。她对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在教育、艺术创新、影视、动漫等多领域取得卓越的成果表示了期待。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李丽娜老师梳理了84篇非遗国潮相关消费报告,在此基础上她对非遗国潮复兴的源动力、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了思考,她认为非遗国潮风不仅仅是一种消费现象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她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消费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非遗国潮流行的背后,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渐彰显的过程,非遗复兴是对于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科技实力和国家底蕴的认同,更是对传统文化、传统审美和中国精神的认同。

会上还围绕手机游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传统文化传播,碎片空间中非遗内容的“可见性”,短视频媒介驱动“国货澎湃”的机制,文化资源与网络游戏联动的传播效益,非遗在电视剧中的传播,非遗在电影中的呈现,非遗数字藏品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链接地址:https://j.eastday.com/p/16690959600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