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青年教师“行走中国”系列活动交流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8

近日,青年教师“行走中国”系列活动总结交流会在会议中心举行。青年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杨海燕出席会议并讲话。

“行走中国”系列活动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文化教育体验、暑期调研实践和“阅行中国”读书沙龙。围绕以鲜活国情素材赋能课程思政与科学研究的主旨,引导青年教师能够更为主动地将所见所悟转化为鲜活的课堂案例、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贴近社会需求的科研灵感。

 

文化教育体验板块的活动有许多海归教师、外籍教师参加。海归教师为外籍教师介绍了生成式AI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策略,介绍了上海师大教师团队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中外教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多元可能性,使外籍教师切身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此外,海归教师与外籍教师还共同走进浙江海宁盐官镇,参观历史古迹,海归教师发挥多语种跨文化优势,为外籍教师介绍文化名人事迹,沉浸式体验中华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今年6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外教师齐聚校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参与“书藏有象·徽墨制作”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的“徽墨制作技艺”,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

暑期调研实践板块着力推动青年教师在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实践调研中深化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来自不同学院的十三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北至新疆、南至海南的暑期调研实践活动,体验中国各地多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切身感受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蓬勃脉动。回沪后,参与教师积极交流总结,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调研实践体验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个论课、专业课课程教案,转化为思政教学中的鲜活案例,并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将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立德树人高质量课堂的现实图景。

“阅行中国”读书沙龙则致力于以阅读和交流为纽带,加强青年教师对国情社情民情的理论思考。沙龙活动中,校党委副书记杨海燕代表学校向教师们赠送了《这里是中国》全套图书,帮助教师从地理、人文、发展叙事等多维度“在文字里行走中国、读懂中国”。读书交流会上,青年教师们分享了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乡土中国”元素,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发展历程运用于人才培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生动地感知中国。两位海归教师代表从自身的跨文化视角出发,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设计,对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示中国的独特故事进行了分享反思。

交流会上,杨海燕为活动作了总结讲话。她勉励大家以行促知,以书为媒,通过对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刻体认,提升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她指出,在“行走中国”系列活动中,各位教师自觉做到了“三个融入”,将活动收获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论课、个论课建设,融入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融入社会服务与实践能力提升,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最后她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二是加强联动,中外教师共同发挥跨文化桥梁作用,共同做好学校的对外交流、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推动活动成果更好服务社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供稿、摄影:教师工作部、国际交流处、侨联、民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