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届终展示举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来源:东方网 2025年10月30日

标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届终展示举行


东方网10月30日消息:10月29日,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届终成果展示,以一场“精准送教+云端教研”的创新实践在上海临港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15位名师齐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为这里的师生带来优质课堂;同时,活动还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直播同步至边疆地区和教育重点帮扶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在临港这片被定位为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热土上,检验名师培养成果的“实践场”正同时成为推进“产城融合”、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试验田”。

img

上午9时35分,展示课正式开始。上海市初中语文特级教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曹刚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情感变化。

img

隔壁教室,“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广西教学名师”“特级教师”陈留正带领学生通过折纸、剪纸探索“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img

两堂课一文一理,各具特色,却共同展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平台也随之活跃起来,新疆、宁夏、广西、江西、辽宁等地的教师同步观摩,并积极参与交流研讨。

“未来的理科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就是在我们平常每一节课当中,让孩子像一个数学家去思考,去验证。这要求我们的教师适应这种转变,用科技赋能课堂。”陈留表示。

img

下课铃响后,由“陈留名师工作室”与高校合作开发的课堂教学智能分析系统在10分钟内,自动生成了一份涵盖师生互动频次、问题设计层次、学生参与度、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等多重维度的教学行为分析报告。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探索技术赋能下教学-教研模式的创新路径,是上海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的重要成果之一。

img

基地数学学科首席专家黄友初教授指出:“这种基于平台与数据的精准教研,推动传统听评课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诊断,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盲点、提升反思的准度与深度,也为跨区域联合教研提供了技术基础。” 为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对接,陈留老师正运用该系统持续捕捉教学行为数据,并与上海的优质小学开展联合教研,力求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教研”一体化新模式。

img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校长王先云深感此次活动意义非凡:“作为一所主要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集装箱卡车司机子女的学校,此次活动不仅是‘送教上门’,更是将顶级教学资源送至‘家门口’。我校教师团队平均年龄28岁,80%教龄不足5年,这次能近距离观摩名师课堂、参与深度研讨,是一次极其珍贵的学习机会,实实在在增强了我们服务临港建设者子女、办好‘家门口好学校’的能力与信心。”

教育均衡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激发每所学校的内生动力。上海师范大学基地负责人徐雄伟强调,本次活动通过'精准送教+云端教研'的创新模式,既直接服务临港“产城融合”发展,助力新城吸引和留住人才;又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全国。将名师的“一堂课”放大为“一场全域教研”,不仅让包括新疆、宁夏、江西等地的更多教师从中受益,更是新时代以技术赋能教育均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

如果说上午的活动是成果的“展示”,那么下午的交流则是情感的“凝聚”。

在结业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教育学院院长黄海涛、基地负责人徐雄伟、基地语文学科首席专家王荣生、基地数学学科首席专家黄友初、项目组主任夏天,与名师们一起深情回顾了三年同窗谊、师生情。

img

每一位名师都分享了他们三年的心路历程。从初次在上海师大相识时的陌生与忐忑,到一次次集中研修、线上研讨、名校跟岗中的熟悉与默契;从课题选题时的迷茫与反复,到在导师们手把手、逐字逐句的打磨下,终于豁然开朗,捧出沉甸甸的专著、课题与奖项……

img

黄海涛院长表示,自2019年成为教育部首批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以来,在语文学科首席专家王荣生和数学学科首席专家黄友初两位教授的精心策划下,培训构建了“理论研修、名校跟岗、实践转化、成果辐射”四维路径和“想清楚、做扎实、出成果”三阶段培养模式。六年间,两期名师名校长在基地受训,均取得丰硕成果:首期学员累计开展示范教学70余堂、专题讲座178场,出版著作21部,全部成立名师工作室并持续开展教育帮扶。刚刚完成届终展示的第二期学员也已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学员中涌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二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多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所有学员均成立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批量成长为正高级教师与省级学科带头人……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不仅体现了学员们的专业成长,更充分验证了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黄海涛深情寄语,希望大家将上海师范大学基地的精神火种带回家乡,持续发光发热。

img

袁雯校长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名师学员名校长表示祝贺。她指出,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服务国家《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重要举措。上海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此次届终展示活动既展示了最近三年来的培养成果,更体现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责任担当。

袁雯期待名师们返回各地后,以点带面,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师范大学也将持续为校友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希望通过构建更加紧密的学术共同体,携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img

随着活动圆满落幕,这段始于黄浦江畔的成长之旅正开启新的篇章。名师们弘扬的教育家精神和沉淀的教学智慧,将推动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模式持续创新,将助力临港新城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高地,更将跨越山河,从东海之滨辐射至国境边陲,为中国教育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链接地址:https://nw.eastday.com/bjzx/20251030/c5ab36698b6f45b0b0bcfed9717ed5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