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大中小学校园戏剧剧本征集颁奖典礼暨剧本创作高端论坛在我校举办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次数:27

119日,“首届上海大中小学校园戏剧剧本征集颁奖典礼暨剧本创作高端论坛”在我校教苑楼C座多功能厅举行。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师生们参加。

此次校园戏剧剧本征集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校戏剧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陆军戏剧教育馆共同发起组织。活动共收到剧本200余部。经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剧作家陆军教授领衔的专业团队评审把关,并在上海市艺教委和上海戏剧家协会指导下,按照既有的四个主题赛道评出获奖作品135部:中小学组一等奖10部,二等奖22部,三等奖25部,提名奖45部;高校组一等奖5部,二等奖8部,三等奖10部,提名奖10部。这些作品以创新视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校园生活与青少年成长,通过校园心理剧探索青春困惑,反映青少年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提升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这次活动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育人功能,作品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上海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校戏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劲松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首届上海大中小学校园戏剧剧本征集活动”的宗旨、过程与结果。

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戏剧家陆军教授,儿童剧作家崔志颖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教授依次做了题为《同学,你写的是戏剧剧本吗?》《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戏剧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成长的意义》等精彩演讲。

陆军教授的演讲指出,当前校园戏剧作品与真正的戏剧尚存在一定距离,部分作品虽融入了文学思维、影视思维、散文思维,但缺乏戏剧特有的“剧”的思维。演讲中陆教授从戏剧最基本的要素——冲突、动作、场面等出发,介绍了剧本应有的戏剧性。最后,通过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借手机”,来帮助台下师生更深刻地理解戏剧的本质。

崔志颖的讲座内容由宋庆龄女士的教育理念凝练而成。崔志颖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诞生说起,介绍了何为儿童剧,以及儿童剧与成年人舞台剧的差异。最后,崔志颖还以其创作的儿童剧《寻找欧阳立安》为例,分享了她剧本创作的宝贵经验。


林在勇把戏剧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意义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窠臼,提升学子们认识真实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子们通过戏剧角色扮演,培养高尚的人格与道德情操;最后,戏剧教育亦能够培养出具有同理心和共情力的人才,从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林书记还对影视传媒学院等艺术类学院,以及艺术学部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在讲话中指出:上海戏剧教育的深厚根基,既源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的深耕——以专业资源培育戏剧人才,同时向下延伸、向外拓展,打通了大中小学校的美育通道,联动专业院团强化前沿动能,实现教育与行业的同频共振;更得益于各大中小学校的主动作为,将戏剧融入校本课程,以社团、戏剧节等多元形式厚植土壤,为“大中小一体化”的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随着本学期《艺术·戏剧》教材投入初中使用,戏剧教育将迎来全新的契机和挑战,此次盛会为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戏剧教育实践平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富有建设性、启发性的理论,夯实了基础,为全国其他省市的戏剧教育展示了先进而又生动的上海案例。


(供稿:影视传媒学院   摄影:李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