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华社、解放日报关注中英数学教师:都不预设标准答案,课堂各有妙招!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11-23浏览次数:204

来源:上海教育 2019年11月23日

标题:新华社、解放日报关注中英数学教师:都不预设标准答案,课堂各有妙招!




解放日报报道:不给标准答案,中英教学各有妙处



2019年11月11日—23日第三批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在沪举行,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英两国教育部共同商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共同实施。


“英国老师的课,比较简单,但是很嗨……”这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七年级学生,对英格兰数学老师们进校“代课”的主流评价。没错,那天上午的第三节课,海瑟、阿曼达、艾力克老师一起登上讲台,用一系列选择题“快闪”和“暖场”。不同于直接回答A、B或C选项,她们请全班学生分别用“抱头、叉臂或起立”同时作答,看看哪位的动作“与众不同”。欢笑中,肢体语言互动,课堂一时爆棚。

从11月11日起,到本周末,第6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在沪结束行程,英方选派的116人大团队,创下近年交流史上的最大规模,而且其中中学师资占比增至1/3。从上海市实验小学、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到天山第一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等,两周来他们分组前往沪上73所中小学交流,既听课也上课,还加入教研活动,沉浸在海派数学教育中。


➤ 先出错再修正,还是预先知“坑”?

在上海,静教院附校以“后茶馆式”教学出名,校长张人利将上世纪60年代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倡导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进一步更新升级。七(6)班的一堂分式运算课上,厉斯亮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了3道题,但并不公布答案。而是4人成组讨论解题过程,前一排两位学生转过身,与后一排学生切磋推敲。之后,请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并投影卷面,可以是质疑,可以是求助,也可以是不同的解法。

教室后方的听课区,戴着彩色领结的艾力克老师特意离席,到桌椅之间穿梭,观察学生小组讨论。对于中国课堂的“集体订正”——让学生先自行摸索,从中暴露错误并改正,实际上英国老师不会轻易使用。因为英国人非常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如果让一个人当场公开自己犯的错误,对师生双方而言,都是一件相当为难的事。在请中国学生用英语作答时,尽管学生陈述不太流畅,但和另两位女老师在过程中不断翘起大拇指点赞,极尽鼓励姿态。

来自曼彻斯特的艾力克老师告诉记者,“我们要和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希望他们都能享受课堂、保持兴趣。”因此,英国老师惯常在解题之前,就预先告知“坑”在哪里,提请学生避免入坑。在他们到校自主设计的数学课上,在开课之初的引入环节,就归纳出分式运算的常见错误,比如分子分母没有最简化、混合运算时没有加括号等。“你们学生非常聪明、掌握很好,我们应该设计得更有难度。”


➤ 英方教案有变,新出题型有用

然而,有意思的是,通过几天交流,英国老师的教案发生了一点有趣的改变。在一张PPT中,他们引入了两位“虚拟人物”形象,男生叫乔,女生叫伊萨贝拉。乔和伊萨贝拉的卡通头像旁,各有运算过程,还有两人关于解题正误的一段“辩论”——“到底谁做得对,谁有失误,你们能告诉我吗?”海瑟和阿曼达老师这样设置小组讨论议题,回避了针对具体学生进行勘误。不仅如此,从演绎到归纳,英国老师还将5条“小结语”在课程的最后环节列明,比如:理清运算顺序、注意正负早判断、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等。

与英国老师结对、明春“回访”曼城的青年教师张聪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事实上,按照教学进度,他带教的班级特意“空”出这节课时,把课堂交给英国老师实践,此前双方还集体备课整整一个下午。教研组只是给出关于学生情况的基本建议,非常尊重原汁原味的英式教法,同样也从中学到一些新方法。

比如,在英国老师印制并下发的一张数学卷子上,除了带有未知数x、y的分子和分母算式外,还出现了不少的大方框和小方格。大方框,框住5步运算过程,但被打乱顺序,请学生来排出“5、3、4、1、2”的正确步骤;小方格,则处在算式中分子或分母的位置上,请学生填空,使等式两边成立。在附校教导主任逯怀海看来,这种分步式、半开放、不预设固定答案的题型,就像搭脚手架一样逐级导引,可以帮助学生揭示在解算中易错之处,“在对后进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中特别适用。”


➤ 中外互补短长,数学用在劳技

互学互鉴,互补短长。“英国学校的项目化学习,令人印象最为深刻。”今春曾赴英交流半月的数学教师王人杰告诉记者,她的结对老师所上的整堂课,其实就是一道“实际问题”,却没有任何“标准答案”。比如给出场景,假想学生们来到一条河边,手拉手伸展臂长,如何估算河流的宽度。课上,老师请学生几人成组,提供直尺,开展探究。其间,他们学会了测长度、等比例、取均值等手段,从1到1.5米的单人臂展,估算5到15人的臂展……

在这一模式下,英国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好。但王人杰也认为,其弱势在于数学知识点的复现率不够高,容易被人遗忘。与之相比,中国学生通过体系化知识和系统化学习,解题能力胜出一筹。有意思的是,英式数学教法已移植到信息技术、劳技等课程中,这些名为“趣谱(TRIP)”的三到八年级课程,以“重走鲁班路”等设定课堂主题,大受学生欢迎。静教院附校副校长周璐蓉表示,这并非一种形式替代另一种形式,而是中外融合、因材施教。



对于“东学西渐”,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表示,据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评估,上海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各层面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专业水平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方法也已发生改变,“这些都正面反映了我们学生的数学学得更好了。”预计到2023年,上海数学教法将辐射一半以上、超过万所的英格兰学校。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MDcwOQ==&mid=2651462928&idx=2&sn=5c9b5d14def97fcb1a05fae7d96e2057&chksm=bd47b0aa8a3039bca95ed354919d55d7fa51de064f28b8e3babae4e518673d6a43cf35307891&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74512401902&sharer_shareid=737def5b7229d67ce8335802475f5e9b&key=589d9f013424326a05952cf747aaf947be8856d83bcb9fe835fd88d00151ebfff14a8f7528121fdad5949291ab591492a1041e1b355e9f1e6c89e6c82ff0bbf5c6ade5febfc27dc8b613763f923f58ca&ascene=1&uin=MTA0NzE4NzYyNw%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833&lang=zh_CN&pass_ticket=vKocVcl2h5jllkcNywY1pWso8LETT8gTkhWq5qTTxXScGR93o6IqyKucA6cQKy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