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遥想当年南社,110年后风雨归来!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12-13浏览次数:227

来源:青春上海 2019年12月13日

标题:遥想当年南社,110年后风雨归来!

记者:周胜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110年前,在反清的旗帜下,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发起成立南社,他们雅集唱和,倡言革命,组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

110年后的今天,金山区全面启动纪念南社成立110周年系列活动,南社纪念馆新展开放,大型原创话剧《南社》首演,更有专家研讨,解读、展示南社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首次系统关注南社与中国共产党、南社与江南文化、南社与金山的重要议题,继承和弘扬南社精神,深入拓展百年南社历史的研究范畴。

 新展  重新发现南社与中国革命 

1909年11月13日,南社第一次雅集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举行,南社自此登上历史舞台。

高旭有诗云:“弹筝把剑又今时,几复风流赖总持”,正是南社文学社团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而上海是南社活动的重要场域之一,南社的18次雅集有16次在上海举行。据统计,南社社友总数1180余人,籍贯属今上海的130多人,通讯地址为上海的300余人。

据最新研究,金山拥有65名南社、新南社、南社纪念会成员,是全国南社社友第二多的县级单位,仅次于吴江。

坐落于金山区张堰镇的上海南社纪念馆,自2007年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是南社研究者和南社后裔的精神家园。

今天,修缮后的上海南社纪念馆全新亮相,新展开幕,侧重梳理上海与南社、金山与南社的渊源,突出南社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力求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

活动当天,南社社友周大烈之子周东壁还捐赠南社名人手稿109件及民国刻本文献《天梅遗集》《振雅社选刊》等13册;南社社友林棠孙子林纺欧捐赠高杏肖像油画、林棠外孙女秦若與捐赠林棠使用过美国飞歌牌收音机等。这些珍贵文物都是南社重要的文化遗产。

目前,张堰镇仍保存着不少南社文化遗存,如上海南社纪念馆所在地的姚光故居,就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民初江南民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古镇上还有高燮“闲闲山庄”遗址、白蕉故居、浦南中学(今张堰中学)、钦明女校旧址等南社相关遗址遗迹。

 话剧 《南社》首演再现“以戏救国” 

13日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指导,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南社》在金山首演。

该剧自11月13日至20日将在金山文化馆剧场(蒙山北路280号)连演8场,并计划于12月11日-12日在上音歌剧院演出两场。

作为国内首部南社大型话剧,该剧讲述了1909年到1923年一个江南报馆中发生的故事,七、八名年轻的南社社友通过办报社,为民主革命发出响亮的声音。

特别表现出在“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曹锟贿选”等重要历史事件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他们自我抗争、自我奋斗、自我反省、自我挣扎的状态。

剧中很多细节及桥段更是取材于真实南社社员的切实经历,比如本剧主人公陈墨白先后办了“民声报”“群声报”“呼声报”,就脱胎于当年于右任先生的“竖三民”——“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

该剧的最后,是以新文化运动干将、新南社发起人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结束,在那个苦苦寻找探索的时代,共产主义的一声炮响,照亮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方向,让他们终于找到真正的民族救亡之路、思想之路。

由于历史上的南社成员几乎都非常年轻,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也为了突显革命青年的热血与激情,该剧以年轻演员为主,其中包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司源、谢海东等,同时又联合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著名演员薛国平和吕洋,以及上师大影视传媒学院的老师和毕业班的同学一起来参与演出。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19/11/13/1573640266123569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