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学习强国号):上海师大学前教育创新育人模式 为社会培育高质量幼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3-22浏览次数:70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学习强国号) 2023年3月22日

标题:上海师大学前教育创新育人模式    为社会培育高质量幼师

记者:李婷


今年1月1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上海市一部针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实施为上海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0~6岁的幼儿是社会上“最柔软的群体”,呵护好祖国的未来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要通过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来实现。那么,学前教育师资质量就十分重要,近年间,对幼儿园教师也不断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的上海学前教育学院自办学以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型”“专家型”和“引领型”的卓越学前教育人才。

轮转创新机制助力善育效能显现

上海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何慧华告诉记者,上海学前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构建“融合创新、协同创新、教育实践”三级人才培养基地网络;与“融合创新”基地共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建设支撑人才培养创新的“补充型”和“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政府-高校-幼儿园协同联动的开放型育人生态,形成“共识共育共建共赢”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以及培育一批长三角教育实践基地,以此类基地为抓手,形成一个上海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我认为,选择成为幼师,师资软实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师德师风。幼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比较特别,继续呵护的幼儿群体。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把家中最宝贝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关注与呵护。老师面临的是一个班有好多个幼儿的现状。”何慧华说,孩子吃的好吗?睡得好吗?玩的好吗?学的好吗?这些就是家长最关注的,而日常的这些因素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整体性的发展。因此,就首先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师德水准和教育情怀,要足够的爱和包容孩子,要有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服务观,还要兼备专业能力,在实操过程当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合理地做出教育决策。把书本知识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不停的去实践,过程中慢慢优化所学,见习、实习就势在必行,而且要多次、深入地开展,并且不断的反思反馈一线经验。年复一年一直在优化自身能力,就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其实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为此,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融合创新、协同创新、教育实践”三级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在共建人才培养课程与实践体系中,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幼教集团可由“用人单位”转变为“人才培养+用人单位”双主体,与高校共同构建实践体系。以创新实验班为抓手,借鉴“临床教学”模式,开展一年级“1+7+1+7”、二年级“2+6+2+6”、三年级“3+5+3+5”和四年级“16+2”的“课程-实训轮转式”培养模式。其中1、2、3、16为每学年的实践周数,7、6、5、2为每学年的专业课程授课周数。

据了解,轮转机制的实施,将专业认同通过逐步渗透的方式加以推进,实现教育情怀养成教育的尽早介入;将破解“理论无法联系实践”的教学难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思理论”互动式思维范式形成;将倒逼教学团队深入基地研究教育实践,开设富有理论前瞻性传统型课程以及富有实践引领性的创新型课程。

“许多改变和创新做法,是在反复与各区幼儿园实践基地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磨合的。”在何慧华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轮转机制得以充分发挥效能的关键。从最初学生们去幼儿园开展常规见习任务为主,到现在逐步演变为幼儿园所有教学老师都清楚了解实习情况,并非常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设计任务。起初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不系统、较单一,与教学结合度不高,第一轮轮转结束后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第二轮时,老师们就会尝试解决它。园所开始反思是不是教学任务布置得太散了,怎样设计才能使见习老师和教学计划之间的紧密度进一步提升?那么,让学生们收获了师生共长,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养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这个创新模式从无到有后,就要思考如何提升见习轮转的教学质量。身为高校,何慧华特别愿意和一线的幼儿园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一方面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而学校需要了解师范毕业生要达到的用人单位的满意标准。这样来自一线实际需求的判断和标准会倒逼高校专业拥有更专业的审视眼光。而很多的“标准”其实是模糊、不好总结的,见习实习的轮转就是个非常好的契机,园所以此为平台会慢慢渗透给学校,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抓住这些需求的点,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优化打磨学生的综合素养。

不少经过见习后纷纷表示,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老师在脑海中有了清晰的画像,工作虽然是高情绪高体力的付出,但从孩子们身上会收获非常治愈的力量与温暖,幼教不仅仅十分工作而已,肩负的责任重大,是个很纯净崇高的职业。

见证职前教师的浸润式成长

轮转培养机制可以不断释放育人价值离不开一线的实训基地幼儿园的鼎力支持和付出。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园长顾萍告诉记者,学校作为徐汇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校已有11年,利用基地校自身优质资源开展见习带教,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带教培养的新模式,有效的落实规范化培训见习带教的内涵。在2020年9月,与上海师范大学前教育学院正式签约,成为见实习教师的教学实践基地园。“这看似是一次全新的合作,但多年下来,我园共招收了上海师大应届本科毕业生近20名,研究生4名。他们各有所长,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敬业履职,很多人成长并收获了徐汇区骏马奖、年级组组长、团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科研负责人等职务和奖项。”顾园长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实效,学校依据上海师大学员实习带教要求和实习手册计划,设置见实习工作小组,由园长领衔,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整体规划,见实习工作项目负责人进行实施安排,采取专人对接、信息沟通、计划解读等方式,制定相应的实习阶段任务计划,分别为零实践经验的学员们安排观察实习、陪同实习、顶岗实习、进阶阶段的实习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以“见习—研习—实习—反思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学员们在浸润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学前教育的温度。

每一位来到机关建国幼儿园见习的学生们都会经历教育情怀、文本学习、保教能力(生活保育和教育教学)及家园共育中这四大板块的学习,这些内容都是幼儿园每位教师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除了带教实习外,园所更加重视对学生们的人文关怀。“他们是来自不同城市与区域的在校学生,选择来我园参与职前教学实践,也是带着一份信任与认同走进了具有红色文化积淀的园所。而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肯定与自信。”顾萍说。

做有温暖的带教一直都是基地园营造和谐向上、温暖有爱的团队氛围。据学校见实习基地项目负责人顾青老师介绍,幼儿园秉承华东保育院的优良传统,对每期来见习、实习的学员们都会召开一次非常正式隆重的见面会,邀请带教导师一同参与,通过自我介绍让彼此建立初印象,让学员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大家庭中。

结合自身经验,顾青认为,导师团队的专业引领与辐射也能帮助职前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更好领悟“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在选择带教导师时,学校会择优推选优秀导师代表,里面不仅有获得过上海市园丁奖、徐汇区优秀导师的老师,还有骨干教师及园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传承建国精神。

在仅有两年多的基地园合作项目中,幼儿园已接待了来自上海师范⼤学近3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跟岗见习、实习。在开展基地园带教中,一直探索针对整个学年制定系统、规范、整合的操作流程,对导师们进行见习、实习工作安排的指导培训,制定学员可以学习的建国实习指南,搭建更多的平台促进学员们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专业上的快速成长。

例如,在浸入式学习中,接受红色文化积淀的熏陶,学园史;在绿色节日课程中,学习从自然环境中培养友好行为;一日常规工作的学习中,体会四大板块各环节带教、各类计划文案撰写指导、家园沟通观摩等;从课程理念培训和教学模拟课堂的方法上,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素养。通过资深骨干导师、成熟优秀导师、特色项目导师的专项带教,并且不随意切换班级,不随意更换导师的前提下,进行定点跟班学习,让见习教师们在体验中收获成长。“我园很关注大家的个性需求指导。从去年开始会向来参与见实习的学员进行前期需求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进行合理的实习班级与年龄段的分配,满足学员课题观察与研究的需求,帮助学员积累第一手的素材资料。”顾青补充说。

高校园所合力实现育才的“双向奔赴”

“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幼师?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提高幼师在大学生心中的认同感?”何慧华认为,一直不断探索、完善轮转机制的初衷就是想回答好这些问题,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心中根植对教师的情怀与热爱。

在何慧华看来,幼师是个高体力消耗、高情感消耗的职业,每天面对的又是十分特殊的群体,需要全心全意的呵护。这个职业的特性决定了学生本身要愿意奉献、扎根于这个事业,职业的价值感和敬畏心要很强。两年多的轮值机制不断完善着冒出来的新问题,“首先刚开始轮转前的宣教工作不够细致到位,导致学生入园后身心难适应的状况出现。现在,我们会反复的宣讲,为学生们做足铺垫和心理准备,让大家平稳的过渡。”她说,每次学生在全市各区六十几所幼儿园中填报1-2所志愿,最终基本都是第一选择,老师们会指导大家尽量考虑到毕业就业的情况。

作为用人单位的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园长顾萍表示,几年来,参与到实训基地实习见习的学生们综合素养都很出色,结束轮转后也有不少最终入职成为了新教师。“在教师资质方面,我们首先十分看重她是否受孩子们喜爱,有天然的亲和力;是否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否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独特性,我们需要百花齐放的老师;还有老师的儿童观是否与我园有较高的契合度,自身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性等。”顾萍说,这些特质其实都暗含在日常的交流互动中,也是幼儿园的新教师用人标准,在与高校的互培轮转中,也为园所挑选更心仪的老师提供了更精准的机会。这样的轮转机制为幼儿园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中青年教师团队储备,带来了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突破尝试的新思维,不断充实着建国品牌教师队伍。完善基地园培训课程资源库,更好的为职前教师做好见、实习带教工作,向985师范院校共建合作项目积蓄力量,也为未来5年园所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让幼儿园的品牌影响力走进高校,提升了宣讲与展示,吸纳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建国团队。

顾青补充说:“最终留下来任职的老师们对于建国团队文化和和谐氛围环境在实习期找到了一种大家庭的归属感,同时,我们也对自己基地园亲手培育的实习学员有着充分的自信,这些学员不仅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同时还向身边的同学口口相传,在新教师的需求上,依然采取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

为了更契合专业培养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轮转机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升级。何慧华表示,未来,在平台上学生选择时,会结合个人喜好和就业需求,数据更精准的匹配实训园所,对每个学生的职业前景规划更具体清晰。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准备结合师范院校自身优势,开展1+X的毕业资格证试点尝试,例如,除了拥有教师资格证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辅修心理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微专业,这样毕业生可以持多证上岗“一专多能”,在就业时,就能有更多的选择。“可能还会尝试,逐渐把轮转实习的周数延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幼师的工作日常。上海每年,尤其是五大新城,对幼师的需求量十分旺盛,希望这样创新的举措,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成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园丁。力求为本市广大适龄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更好地服务,实现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的转变。”何慧华由衷地说。


链接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021016735865755198&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1d66d4846c0a88442000l&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102101673586575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