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师范大学打造线上教学四轮驱动“云”生态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3-26浏览次数:38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 2020年3月26日

标题:师范大学打造线上教学四轮驱动“云”生态

记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师范大学始终践行教育报国初心,主动应对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云”趋势,着力打造了“云备课”“云教学”“云共享”“云管理”四轮驱动的科学生态,探索构建“战疫课堂”远程教学实践的新形态,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云备课”紧贴社会发展实际

  针对“云”端教学模式下,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和处理模式多样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教师紧跟当下实际需求,紧贴社会发展实际,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着手,给网络课程带来同步的现实影响力和关切度。

  第一,在教学资源上紧跟党和国家需求。广大教师广采博收为己用,结合当前形势,打磨示范性精品课程。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疫情防控的实践性、政策性,紧扣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体现思政课的理论品质,对疫情期间的经济、外交、就业等形势与政策,进行深入性、前瞻性阐述,面向全国大学生开放了“战疫”思政课《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围绕“疫情与中国经济”这一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打造了紧跟时代需求的专业通识课程。

  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构建灵活教学模式。灵活采取各类教学方法,通过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针对资源课程、直播课程等在线教学方式,从专业角度提出诸如课前准备、线上答疑、辅助软件工具等课程关键点。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线上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按照声部旋律分组进行小规模排演练习,最大程度上克服了网络传输带来的干扰。上海师范大学建工学院教师粟庆,结合建筑类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创新性采用VR虚拟现实的线上教学形式。

  第三,在教学评价上突出学习成果产出。运用各种学习行为过程数据与学习产出的结果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倾向、学习能力。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合理区分听说、读写、写作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各教学平台的优势。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应骏在教学设计上巧妙构思,通过小而精的项目模块、线上测试,提高了实践技能学习效果、及时获得了学习成效反馈。

 “云教学”提升协作效力

  针对线上线下教学在组织形态、反应速度、信息传递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上海师范大学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教学格局,积极营造信息互通、师生协作的虚拟网络空间教学形态。

  一是找对抓手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上海师范大学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信息传递的“节点”作为核心抓手,减少传递层次,构建灵活有效的网络化响应反馈机制。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形成了学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五位一体、全员参与、各司其职”的横向扩展型远程教学组织模式。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规范了教学与管理、教学与学工、中外与非中外专业“三线联动”的教学信息条线互动流程。

  二是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上海师范大学通过相关的教师教育发展平台或渠道,大力加强专业教师群体对基于“云”端的教育模式下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学习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网络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掌握各种教学资源视频、课件、测试题库等制作方法;掌握各种网络教学组织方式,包括学生在线讨论、深度阅读、辩论、写作、一对一辅导答疑;掌握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数据和学生学习产出,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和能力提升成效的方法。学校鼓励、支持教师使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科研、教学能力,组织完成了全校1700余位教师的培训任务。

  三是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在疫情期间,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依托上海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中心的学术平台,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结合专业所学,基于大数据分析及相关数学模型,从疫情发展预测、流入人口疫情重点区域分析、分阶段疫情防控举措等多方面,为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以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为主的数模竞赛团队,特殊时期远程学习热情不减,以赛促学奋战在比赛第一线。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各大项目的学生团队互助共进、灵活应变,秉持创新科研精神,持续推进项目的开展。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创作了原创朗诵作品。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以墨抒怀,拿起画笔共同战“疫”,创作了绘画、书法作品、创意海报等。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师生以舞战“疫”,隔空录制的舞蹈作品《坚信爱会赢》被上海市教委选为线上教学典范案例。学校弦悦团则以音乐作品《天耀中华》表达全体成员的赤子之心,体现了高校通识教育“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

“云共享”实现资源互动

  上海师范大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大数字教育资源线上平台、网络教育企业、出版社推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内部挖潜,整合校内优势学科专业和专家教师资源,丰富线上“战疫课堂”的内涵。

  一是善用各类优质数字化教学“新资源”。上海师范大学对教育部推出的22个平台全部予以了技术支持服务,取消VPN限制,申请开通了中国知网校外访问。发动全校教师梳理了千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百余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在内的在线课程,以及各大出版社推出的免费优质数字教材。学校教务处对主要平台安排了专门人员对接,并对所有教师提供了培训与支持服务,后续还将持续更新从而不断丰富电子教材。

  二是支持教师把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上海师范大学各学院各学科教师积极献策献言,组织成立了由30多名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疫情防控研究小组,短时间内在各大主流媒体发表多篇研究成果,撰写学术期刊论文、递交智库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思想动员、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与教学科研优势,更好地应对在线授课新要求,学校围绕“疫情与中国经济”打造通识教育课程,迅速开发“战疫”形势政策课,并成功入选易班平台的上海市级示范课程。

  三是活用典范引领的思政教育资源。上海师范大学发挥党员教师和专家学者的示范作用,引导所有教师将抗击疫情的现实形势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疫情,激发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先后推送近20个抗“疫”一线的优秀案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效果。

“云管理”强化机制保障

  上海师范大学着重建立健全能够适应线上教学的管理体系,理顺能够支撑复学“战疫”方案实施的校院协同、部门协同、师生协同机制,使“云学习”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第一,构建校院协同机制。学生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家中,老师也位于没有特别教学环境设计与教学装备支持的家中,学校原有围绕课表、课程、课堂为对象,传统以教务处为核心的教学治理体系将难以胜任。上海师范大学“复学战疫”坚持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学院的主体责任,出台了《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返校期间本科教学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学院科学有序应对。各学院成立工作专班与专门工作机制,“一院一案”“一课一策”,逐课研判,进退有据,形成了详实工作方案,做到落实工作科学有序,保证了教学质量。

  第二,完善部门协同机制。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与学工部门、信息部门、宣传部门、后勤保卫部门协同联动;特别是学工部门,将在线课堂组织与对学生的每日行程、健康排摸联动;对广大师生在复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特殊事宜一事一议,制定出台了《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春季复学“战疫”应急预案》。

  第三,形成“学校-学院-老师-学生”复学战疫命运共同体。对于学生、教师全在家中教与学,管理部门完全线上办公等全在线复学方案的实施前所未有,无经验可借鉴,所以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广大师生形成高度共识,碰到问题应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责任担当与更强的包容理念来共同面对。应集聚各方面的智慧打一场有柔性,有韧劲、有质量的高水平应急遭遇战,前沿性、高阶性、挑战性的高水平建设战,面向未来创新性、创造性、机制性的高水平改革战。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2003/t20200326_5106169.shtml?COLLCC=3001288490&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