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大学教授进中小学校园讲“财商”,上海师大商学院定制了一门特别的课程……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4-15浏览次数:43

来源:第一教育 2023年4月15日

标题:大学教授进中小学校园讲“财商”,上海师大商学院定制了一门特别的课程……

记者:白羽


“大数据时代,我们能更容易地做出决策吗?”

“微信朋友圈发调查问卷,结果会出现偏差吗?”

“都说‘有图有真相’,图表和数据究竟会不会说谎” ……


当大学老师走进高中课堂,学生们是什么体验?


4月13日下午的最后一堂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上了一节特殊的金融与数学选修课。


作为上海市青教赛特等奖获得者、上海市教学能手,上海师大商学院金融系与商业数据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傅毅教授化身“高中生兴趣导师”,为高一学生讲授“从现象到科学:统计中的似是而非”。


  

这一门全部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专业教授、副教授主讲的“新时代中小学生财商系列课程”,已面向4000多名中小学生开课,不仅传授如何“算账”,更讲求“理性”方法。


而听过课的中小学生们大呼“过瘾”!


数学越好物理越差?


关于学生们的选科偏好,傅毅教授在课堂上带来一道有趣的题目——数学和物理的成绩是负相关的吗?


他展示了某学校招生部门主要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在完成招生后,专门统计了这两门学科的成绩。通过图表上的坐标系,这所学校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居然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数学越好、物理越不好,反之亦然。


“数据相关不代表因果关联。”在傅毅教授的带领下,上海师大附中的学子们更加理性地思考数据背后的逻辑,找到了其中的不合理性。



事实上,在招生完成后,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好的考生可能被招进了更好的学校,而数学、物理成绩都不太好的考生则未被招入他们学校。


因此,有偏差的数据会造成一些假象,从数据里寻找某种“相关性”,反推出来的因果关系,可能存在判断风险。



“在财商系列课中学到最有用的东西,就是:理性关怀,用理性去判断和解释事物。”上海师大附中高一学生石芸颉数学成绩不算最好,却很喜欢数学。她参加了附中的金融与数学选修课,当天和其他选修课的同学都来上傅教授的公开课。石芸颉正在做一个课题:受教育程度与社会不同人群之间信任度的关联性。她还在课后请教了傅教授如何让调查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选读数学建模选修课的上海师大附中高一高一学生卢思源,平日一周上两次选修课,这次也来听讲。学习了核酸检测中“单人单管”与“10人混管”如何更经济更高效的数模算法,他对建模越发感兴趣了。对于专业志趣,他感觉方向很多,既喜欢工科,又喜欢商科,“甚至还有社会学等,都能用统计方法、模型验算来解答和解决。”


大学教授进中小学校园

目前,傅毅与赵红军、姚亚伟、朱敏、杨宝华、徐丽俊等执教的这一财商系列课程,已在上海进才北校、同济中学、上海庙行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航华中学等开展教学活动8场,场场人气十足。



其授课涵盖了“从理论到生活:无处不在的经济学”“从知识到应用:财富管理的密码”“从数字到智慧:数字时代的大数据分析”“从现象到科学:统计中的似是而非”“从简单到复杂:金融产品的七十二变”“从历史到现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金融思想”等6门专题课程,用丰富的金融实践案例、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科学提升“财商”,助力“以算制胜”。



此外,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和商业数据系教工党支部还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党支部就党的建设、新时代人才培养工程、教育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对共建。



共建双方将深入开展落实“三全育人”和“全员导师制”,充分发挥上海师范大学在上海市基础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优势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育实践的力量,进一步拓宽大、中、小一体化交流合作,创新育人联动模式,发挥高校在学科领域的专业优势,共建特色课程模块。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QkPQYSM2tfq2h1zkSLo_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