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 刘林:抗“疫”精神的文化解码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3-31浏览次数:4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面对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挽救生命、保卫家园、恢复发展的大战大考中,凝聚起强大的抗“疫”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品格。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而持续发展,强大的中国精神包含着奋斗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走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历经中华文明丰富积淀,上起唐虞,历至今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凝结着厚重的传统哲学底蕴与丰富的人文精神,奋斗品格始终展示为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奋斗作为自我完善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倡积极向上的奋斗追求,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要将国家、民族、他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奋斗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每一个个体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生存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格中的“修齐治平”精髓,修身之初以“独善其身”,终极以“兼济天下”。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的奋斗追求凝聚为抗“疫”精神,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奇迹,集聚起“驰援”武汉的近五万医护人员队伍,汇聚起“逆行者”“志愿者”的磅礴力量。积极开展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保障基本民生进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战“疫”战贫齐发力的奋斗气魄,发扬着抗“疫”精神。

  继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传统。这场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抗“疫”精神继承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宝,其核心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抗“疫”精神继承着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延安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力更生中不断创新与进化,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进步与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实施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部署,掌握疫情变化规律、实施分类防控措施,逐步建立起一套分类精准的防控机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宏观把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回答危机和机遇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破除发展思想和体制障碍,顺应人民意愿、坚持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共产党人将“红船精神”融入抗“疫”精神,坚守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与人民并肩作战。

  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传承者,肩负战“疫”使命,需要自觉用科学、法治与创新精神铸就文化自信,用“中国之治”的创新实践,汇聚战“疫”精神的硬核力量。人类历史上的革命胜利、改革复兴、文明开化在先进文化发展的范式中不断推进,因此,这场抗“疫”战争中进行的一切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实践,也都将在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的抗“疫”精神指引下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抗“疫”精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战“疫”胜利,并将继续引领中国人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世界上没有一场战“疫”胜利是可以复制的。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疫情防控战役是人民战争的认识,创新地提出“紧紧依靠人民”思路;疫情防控战役是总体战的认识,创新地提出“全国一盘棋”思路;疫情防控战役是阻击战的认识,创新地提出“湖北胜则全国胜”思路。这些决策部署务实明确,展示出强大的抗“疫”创新精神。这场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验,全面推进依法防控,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法治抗“疫”精神引领。

  总之,抗“疫”精神将成为中国精神的时代标识,凝聚起强大的文化自信,鼓舞着中国人民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index/zb/wdyyqfkzjztgqdllzc/202003/t20200331_51079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