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 | 刘 怡:汲取哲学智慧 助力战“疫”胜利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4-28浏览次数:240

岁末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所发起的武汉保卫战,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舆论焦点,一时各种声音喧嚣。战“疫”至今的实践表明,“必败论”和“速胜论”都已经站不住脚,这是一场持久战。战“疫”的长期性既已明确,关键是怎样进行这场持久战呢?毛泽东有关持久战的军事哲学思想,为今天的战“疫”提供了超越时空的历史“营养剂”。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创作《论持久战》,不仅驳斥了亡国、速胜两种声音,更是对持久战问题作了深刻分析,将“怎样进行持久战”的问题讲得很透彻。《论持久战》为抗战确立了科学的思想航标和行动指南,是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强大底气,在世界军事史上享誉盛名。《论持久战》中经过实践验证的战略智慧,也为当下艰难的战“疫”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从“防御”到“相持”

  尽管客观现实的行程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战争的“流年”来,但“描画轮廓的事”却是必需的。毛泽东基于对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变化的准确预见,将抗日持久战划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及战略反攻。当下的战“疫”也经历了从“防御”到“相持”的阶段转换。

  战“疫”的第一阶段,以武汉、湖北保卫战为中心,病毒来势汹汹,我方被动防御,前方医疗救治和后方阻断传播相互配合。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物理隔离手段,构筑严密防线,“封”而求活,以守为攻,谓之“积极的”防御。防御阶段虽有“颇大的损失”,同时也有“颇大的进步”——从国际上来说,中国的战“疫”为国际防疫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从国内来说,湖北及全国的确诊和疑似数量大幅下降,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了“零增长”的状况;治愈人数大幅提高;送走了所有病人的方舱医院陆续休舱——这些进步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基础。

  战“疫”转入常态化的“相持”阶段,国际范围内疫情大暴发所带来的外防输入问题,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防控都是不小的难题;为避免因经济停滞而带来各类严重的次生灾害,复工复产又是当务之急。即便困难重重,有序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成为当前与疫情防控并重的工作。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民众对切身生活不满意,势必会影响战“疫”;经济建设若限于停滞,则长期战“疫”所需的物质基础也得不到保障。在疫情维稳的同时谋求发展主动权,战“疫”和经济“两手都抓”的阶段虽艰难,但却是“转变的枢纽”。


  这是一场人民战、总体战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一样,战“疫”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也存在于民众之中。1840年以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取得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那场战役不仅仅是某个党派、军队和政府的事情,而是全民族的抗战。

  这场战“疫”同样没有旁观者。无论是否被感染,每个人都身处疫情之中。4万余名援驰湖北的医护逆行者,夜以继日把好社区防线的基层干部,街巷村口张贴标语、播放大喇叭的志愿者,深入疫区报道人间百态的媒体人,海外及全国各地捐赠物资者,接定点医院订单、给独居老人做饭的外卖小哥……他们都是战“疫”的主力军。萧瑟寒冬里,正是这些人民“自觉的能动性”让绿色的嫩芽一点点破土而出,生长出了新的春天。

  这也是一场总体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胜利,而是整体的胜利。毛泽东始终将军事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视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当下的战“疫”也不仅仅只是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还与经济发展、科技支撑和文化建设相互关联。在医疗卫生方面,科研攻关、一线救治、科普宣教等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经济建设是保证战“疫”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兜住民生底线的坚强后盾;科技支撑则是关键,精准防控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支持;多方面的战“疫”文化建设——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援鄂医生陪八旬老人看落日余晖、援汉医生“写给武汉的一封情书”等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故事——为战“疫”供给精神支持。疫情防控总体战必然是基于各方面的综合统筹。


  这是一场世界性的战“疫”,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是中国当年的持久战役最终能够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也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今天,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爆发,作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离开国际合作来谈战“疫”的胜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决计不可能的事情。在这场全球战“疫”中,中国表达了诚意:及时回应、真诚沟通、竭力合作。及时回应国际社会予以中国的善意和关切,在他国需要帮助时同样及时作出回应,给多国捐赠医用防护物资,派出医疗专家组;努力克服众声喧哗的舆论干扰,通过与国际社会真诚沟通来消解阻碍合作的种种傲慢与偏见,力求国际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即在这场战“疫”中,需要严守的是人类和病毒的边界,而非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在物资互通有无的基础上,积极分享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疫苗研发方面的中国经验,注重“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以期汇聚合力实现科研攻关来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

  毛泽东有关持久战的军事哲学智慧,为当年的持久战役点明了方向,指导中国抗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的战“疫”也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终会到来。这场世界性的持久战“疫”无疑是深刻、伟大的。



链接地址:http://www.dangjian.cn/djw2016sy/djw2016djlt/202004/t20200428_5551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