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凯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曾担任过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被称为“儒雅的学者型校长”的他,提出要给上海师大的学生贴上三张“标签”———比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比较高的综合素养和比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上海师范大学有90%的学生来自上海,100%的学生在上海就业。俞立中告诉记者,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为了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就需要有比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俞立中强调,英语能力应是应用能力。
俞立中在到上海师范大学任职的当年,就在全校设立了英语口语必修课,对象是大三的学生。全部聘请了外籍教师授课,而且都是30人以下的小班。
俞立中告诉记者,这学期,上海师大引进了EF英孚教育机构的培训。学期结束时,学生将参加EF组织的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EF证书。在实行英语口语必修课之后,上海师大进行了一次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很好,15%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只有不到5%的学生有意见。
第二个“标签”是要有比较高的综合素养,俞立中告诉记者,“大学生的知识面应该很宽,要有情趣,在社会交往中要有教养,学校应该为学生培养一种品位。”目前上海师大正在设计一个素养课程,包括文学、国画、戏曲、交响乐、民乐、舞蹈等各个门类,“并不是要学生精通,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了。”俞立中说。
而俞立中所说的第三个“标签”就是比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就是要培养直接能够上岗的学生,而且是第一线的学生。”俞立中认为,学校培养的精英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要面向第一线,“到了岗位就能上手干活”。
上海师大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包括“五进社区”、走进西部、学生校长助理等。俞立中说,现在到社会上发展得比较好的很多是学生干部,所以要让更多学生有锻炼机会,让学生早日“社会化”,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